案例1·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1984年,中关村街上的公司正如雨后春笋,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有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30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
面对生机勃勃的新形势,时任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 计算所能不能也办个公司,赚点钱?这样既能解决所里研发经费紧缺的困难,也能留住人才。但是如果要办,由谁来领头?曾茂朝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柳传志。以往的胸怀大志和组织协调能力让柳传志成为曾茂朝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此时的柳传志住在东交民巷的防震棚子里面,每天下班后都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迷惘。“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这是柳传志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当柳传志得知计算所要办公司,而且想让他来具体负责的消息后,已是不惑之年的柳传志终于豁然开朗。虽然对这个公司的前景还一无所知,但是带领一群人干出一番事业的美好憧憬显然已经在他的内心生根萌芽。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
带着曾茂朝“埋伏一支奇兵”的期望,柳传志和同事王树和拿到了所里给的20万元。兴奋之余,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要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而张祖祥则是他们锁定的第一个目标。张祖祥虽然是研究所里第八研究室的副主任,但也是一家几口蜗居在筒子楼里。柳传志带着自己的计划找到张祖祥的住处,希望他能够参与进来一起创业。
没凳子坐,柳传志只好坐在张祖祥的双人床边。张祖祥接过了柳传志递给他的带锡纸的“香山”牌香烟。张祖祥自己平时抽的是一毛七一包的烟,柳传志递过来的这种烟卖三毛多。在张祖祥看来,这是柳传志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加之自己之前对柳传志的演讲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早就相当钦佩,于是这位副主任做出了人生中最具意义的一个决定,那就是跟柳传志、王树和一起创业去。
坐在张祖祥那狭小的陋室之中,三个人商议的第一件事是招兵买马。毕竟在所里待了这么多年,对所里的人好歹了解不少,于是三人盘点了一下,名单就出来了。公司招来的第一批人,都是计算所这个圈子里面的人。这批人就是今天联想的创业元老,也颇受员工的尊重和爱戴。
1984年12月4日,计算所正式任命王树和为公司总经理,柳传志和张祖祥任副总经理,这三个核心人物拥有三项权力: 掌握财产,人事任免,经营决策。
公司最初取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办公地点设在计算所里的一间小传达室里。就是这么一间破旧的小平房,还被隔成两间用,但是却诞生了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联想。这需要一群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和智慧,才能做得到?很多年后,这间小传达室常常与惠普的那个著名的斯坦福车库一起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这一间小平房里,聚集的是当时研究所里的一批不得志,却有理想、有抱负的精英,柳传志无疑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年秋天,柳传志带头做出了一个很考验意志力的决定: 所有人都戒烟。他们戒烟并不是意识到吸烟的危害,而是由于当时这群人抽的大多是低档香烟。而和商业伙伴会面的时候,抽这种烟很没有面子,于是干脆决定戒掉。这么做还能节约开支,对于这群拖家带口的人来说,各项开支都要精打细算。
戒烟这件事,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在当时,这群人却做到了。这是一个对毅力极大的考验和挑战。能够带领一批如此有毅力的人,甚至为公司牺牲自己的个人喜好,如果连这样的公司都不能发展壮大,那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发展壮大呢?
队伍是拉起来了,但是那时候包括柳传志在内大家都不知道公司究竟应该做什么,核心业务是什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人能说出点道道来。
虽然曾茂朝当时承诺,如果公司办不成可以回计算所,但出去的每个人都明白,回去之后什么都没有了。在中国当时的科研晋升体系中,资历所占的比重很大,比人家差两三年,提职、提薪什么都要排在后面。正是有这样的一些顾虑,最早参与联想创业的11人中多为在计算所不得志的一些研究人员。至少在当时看来,这不能算一支很强悍的军队,最多算一支奇兵。可谁也不曾想到,这支奇兵日后能发展壮大成为计算所、中科院乃至中关村、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一支主力军、排头兵。
在最初的日子里面,只要是能赚钱的,比如倒卖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等,柳传志和他的同伴都做了。没有方向导致了他们在创业初期遭到重创,几乎血本无归。
当时最紧俏的商品是彩电,国家规定了出厂价。但是在市场上,就算加高1000元,照样有人买。柳传志他们也想从中赚一把,但是结果是栽了个大跟斗。当他们得知江西妇联一个女人的手上有大批彩电的时候,感觉赚钱的机会就在眼前,于是很小心地嘱咐下面的人要看清是否有货,以防被骗。在他们确认对方有货,打了钱过去之后,却发现那人早已不见踪影。20万元的本钱,转眼间就被人骗走14万元,柳传志和他的同伴连跳楼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