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2)

第四篇题为《事到如今,美国政府能力挽狂澜吗?》的文章,向读者解释了美国政府处理“流动性危机”方法上的经济学逻辑,以及我们从中可以汲取的经验。

第五篇题为《全球金融市场正在跌入可怕的“流动性陷阱”》的文章,向读者提出了自2008年以来,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并对目前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目前所设计的政策体系首先应该围绕如何跨越“流动性陷阱”这一棘手的问题。

第六篇题为《控制“失血”比“输血”更重要!》的文章,向读者揭示了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更要注意“钱要用在刀刃上”,无节制地增加流动性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滞胀”风险。

第七篇题为《伯南克尝到了“独立性”的苦涩》的文章,向读者描述了伯南克所恪守的解决流动性危机的“救市”理念在美国众议院挑剔的眼光面前遇到了空前的“障碍”。想要渡过难关就要非常合理地把握好政策的“度”,否则即使在美国,美联储拥有很大的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性”,但其货币政策也可能会阻力重重。这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国而言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周小川行长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可谓难上加难。

第八篇题为《伯南克连任及其“高兴不起来”的理由》的文章,总结了伯南克的救市行动取得阶段性成功的经验。同时,笔者也指出伯南克未来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幸好我们看到伯南克本人对此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这也给我国的央行未来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度”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值得借鉴的操作方法。

第九篇题为《如何应对“救市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的文章,向读者展示了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带来的深刻影响。在对比了金融危机所呈现的三个阶段的不同特征之后,笔者提出了三个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实施的应对策略,即防止流动性泛滥、增强全球协调监管的能力和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一轮“增长点”。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去体验一番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