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管子·牧民》【译文】

凡拥有土地且可管理百姓的统治者,一定要专注四季农时,保证仓库里粮食充足。国家富裕,远方的百姓就会来归附;土地全都开垦耕种了,百姓就会留下来长久居住。

这是《管子》开篇“牧民”的第一句话,也是管子“治国安民”思想的精要归纳。

管子所处的春秋初期,西周王朝开始崩溃,诸侯国展开割据。当时铁器大量使用,人们开垦耕种土地的能力成倍提升,农民希望开垦更多的“私田”,增加收成,改善生活。而奴隶主贵族则要继续把农民束缚在“公田”里做自己的奴隶,他们甚至把农民的“私田”霸占为“公田”。农民不愿做奴隶,于是就大量逃亡。此时新兴的地主就开放土地,吸引逃亡的农民归附。农民的逃亡,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同时以往的氏族组织和社会也出现嬗变。

在当时的条件下,谁拥有了更多的人,谁就能拥有更强的国力。有远见的政治家管子看到,人是根本的生产力和战斗力,人不但能耕种土地,而且是战争中的兵力兵源。

在这里,管子从经济的视角看待一个国家的管理,看待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竞争力。统治者拥有的最大资源是土地,只有让农民专注农时,农业丰收,并且保证国家有足够多的粮食储备,国家富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归附,让归附者去开垦土地,他们才能留下来居住,国家的生产力和国力才能更加强大。

企业创造更多岗位和就业机会,不仅仅是对社会的贡献,还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