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震颤,就是手和脚都不停地抖,这种病在春季很容易发生。
这种病复杂在哪里呢?有一种病叫帕金森氏病,也会出现手足震颤。当人生气、极度恼怒的时候,也会手足震颤。因此,帕金森病和人在激怒的时候都可能造成这种现象,到底如何辨别?患者应该到医院去检查确诊。从中医学的角度,要看对诊断病情的准确性到了什么程度,比如说,有的人高血压、脑震荡或者是处于吊线风的前期、偏瘫的前期,也会出现头摇手动,到底属于哪一种病呢?中医诊断靠的是望、闻、问、切,通过四诊合参,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确诊这个问题的。
手足震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针灸,推拿、点穴、按摩的疗效都不如针灸快。解决震颤,运用针灸选的穴位很重要,运用的手法也很重要。
如果手震颤得厉害,选巨骨穴,要直刺不要斜刺,直刺急速进针,捻转提插。然后,针手三里和手五里两个穴位要斜刺而不能直刺,手三里的进针是斜进(斜进就是针尖对准合谷穴处进针),进针以后先提插后捻转。还一个穴位叫清冷渊(属手少阳三焦经。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用一寸针(手三里、手五里都用二寸针,巨骨用一寸针)直刺,进针之后轻度提插三次。这几个穴位中,手五里和手三里捻转出针,巨骨穴和清冷渊快速出针。出针之后,男士大约停8分钟,女士停7分钟,然后再刺另外的穴位——外关穴,就在手腕上三指处,直刺进针,进针之后重度捻转,然后提插,出针,再进针,再提插,再出针,共三次。关于针灸,因为现代有很多传染病,所以针灸所取用的毫针或三棱针,或埋针,最好只用一次。再次针刺治疗时,应该换新的针来进行施治,以防交叉感染。
运用上述几个办法之后,看看手的震颤是不是缓解了,如果缓解了,就要停止用针,而要用按摩手法了。施术者,用食指指腹和拇指指腹,捏住患者中指根部按揉,揉至内劳宫穴,再以食指指腹和拇指指腹,按揉患者中指根部,继之揉至外劳宫穴位。最后,施术者右手中指点患者左手的劳宫穴,左手食指、拇指捏住患者右手中指根部,缓柔地向指尖处按摩。
上述穴位治完了之后,看缓解的情况,如果缓解了,就让患者不要活动,然后给患者一个处方——高粱酒和绍兴酒(高粱酒2/3,绍兴酒1/3)混合之后用火烧热,用纱布蘸上药,放在肩俞穴上(在肩髃与云门穴连线的中点),用手心劳宫穴按住肩俞穴揉动,揉完以后,五指像鹰爪一样抓,五指按下去,使劲往里按,然后手开始震动,再使劲按,再震动,最后抠起——和武术的鹰爪功一样——快抓。
一天中,最好的治疗时间是凌晨3点到5点,也就是寅时,因为这个时间是肺经的循行时间,所以在这个时间治疗效果好。假如这个时间错过了,就利用早晨8点到10点这个时间段治疗,这两个时间是治疗震颤的有利时间。
如果腿也震颤,方法一样,只是所用的穴位不同。若腿也震颤,可点按阳陵泉穴、太冲穴、中都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飞扬穴,会有一定效果。
如果腿也抖,手臂也抖,就叫四肢震颤。四肢震颤的治疗,要看是哪个方位,如果女士就是右,男士就是左,这里的左右是就治疗而言,而不是患病的部位。如果手脚都有震颤的话,针法也就变了,和刚才的取穴不一样。先取足穴,后取手穴。足穴有昆仑穴、太溪穴。如果是女性得了这个病,就先针昆仑穴,再针左脚的太溪穴,两个穴交叉针灸。进针取平进,平进之后向外捻转,往内收。除这两个穴位之外,还有居髎穴,找这个穴位时,人侧卧,腿蜷着,膝盖贴胸,尽量往胸前贴,腰部和大腿之间的交缝就是居髎穴。这个穴位治疗瘫痪、足痿(足痿的症状也可能发展成瘫痪)症状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进针的时候用二寸针,不要太长,患者特别肥胖用二寸针就不行了,要用三寸针。三寸针进去以后直刺,直刺的时候环转提针,急速进针,而后斜刺、捻转,总之,手法非常重要。
针刺的技艺和效用,一定要注重手法。所谓进针、出针、提插、捻转、刮针、弹针、留针、直刺、斜刺,必须在临床中传授。中国文化乃基于哲学,有许多技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要彻底明白,必须实践,文字讲不彻底,语言难以把奥妙说明白。因此,道家养生学认为“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