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应当独立自强
董竹君的爱女之心,感动了身边的人,大家一起给她凑钱,董竹君先是开办富祥女子织袜厂,招附近贫苦姐妹一起劳动,后来又租房创办飞鹰黄包车公司,再后来,她办起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楼,给女儿们创造了越来越优厚的生活条件。
就是这样一步步摸爬滚打,董竹君在上海滩上扎下了根,立住了脚。而四个女儿,都在母亲身边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董竹君把女儿们都送到了教会学校的附小读书。
董竹君虽然疼爱女儿,却坚决不溺爱她们,她深知,要给她们一个光明的未来,仅仅给她们准备充足的物质条件,送她们去读书上学还是不够的,还要锻炼她们独自生活的能力,应对社会的本领。于是,董竹君的女儿们,小小年龄,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独当一面。
有一次,董竹君竟然让只有12岁的三女儿,独自从上海乘火车去南京,送一笔钱给一位穷亲戚。孩子到达南京下关时,城门已经关了,跟着母亲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女儿不愿意乱花钱,就一个人在城门外的角落里,坐着,熬了一宿。女儿回来之后,骄傲地跟母亲汇报自己的经历,董竹君心疼得只想落泪,也不禁由衷地感到骄傲。
在培养女儿们独立坚强方面,董竹君可谓煞费苦心,她一次次教育她们:为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光明正直;处理事情宜通过理智,对客观事物应全面分析研究,不要主观,更不要任性。
远离黑暗,永随光明
董竹君教育女儿非常严格,每逢周末、假期,董竹君都会把女儿们带在身边,给她们讲做人的原则,教她们爱国、善良,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道理。
最有意思的是,在董竹君创建了锦江饭店之后,她拒绝孩子们随便走进自己的饭店,而她自己的朋友,除非进步人士,其他三教九流一概不许到家里来,不许和自己的四个女儿接触。作为母亲,董竹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止孩子们沾染十里洋场的社会恶习。对于女儿们的父亲,尽管他重男轻女,对女儿有诸多嫌弃,但董竹君从没有对孩子们说过一句他的不好,只是说他脾气不太好,以此小心地保护着女儿的自尊和夏之时良好父亲的形象。
1931年7月,鲁迅先生在上海环龙路一所学校演讲,题目是《上海文艺之一瞥》,对于尚未成年的女儿们,这个话题难免艰涩,然而董竹君还是带着4个女儿去了,她想让她们尽早地接受进步熏陶,尽早地懂得人生社会的道理。
后来,董竹君还带着女儿们去看前苏联电影《伏尔加河船夫曲》,参加各种进步人士组织的论坛,董竹君作为一个单身妈妈,含辛茹苦精心培育四个女儿。后来,这四个女儿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女儿国琼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一级教授,二女儿国秀侨居美国从事电影事业,三女儿国瑛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留美进修,四女儿国璋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图书学院,回国后当翻译,后任北大教授。当然,作为母亲,董竹君也没有忘记自己远在四川的小儿子大明,时常通过电话和信件表达对儿子的关心。董竹君的儿子大明,从南通农学院毕业后,曾任南通团市委学生部长,后调农业部、北京农机学院任职。
董竹君说自己的育女秘诀:第一,自己的思想要正,要跟上历史潮流;第二,要求儿女刻苦学习,练就本事,以免将来有事做不来。就这样,董竹君用舍我的母爱,带给了女儿们一生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