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艺术(3)

当时的城市面积以小为好,因为无论是修建城墙还是挖掘护城河,都需要大量金钱,而且城墙和护城河质量必须过关。于是,减小城市面积必然会影响到教堂的建筑用地。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清楚我的观点了,那就是每一件艺术品都代表一种思想。在罗马式建筑艺术盛行的最后200年,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某种细小的,却十分深刻变化。尽管这种变化不易看出,也不是刚刚出现的,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我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清楚这种变化,因为我对中世纪人们的心理活动,就像对史前山洞人的心理活动一样不了解。或许从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品上,我们能够略知一二。

哥特时代的社会生活与9、10世纪相差不大,当然,人们的安全感多了一些,城市繁荣了一些。但并不是说这就是一个完美时代,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事仍然存在,而且这些事直到今天也没有杜绝。大多数民众仍如野蛮人般蒙昧无知,教堂和教会是当时唯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在农村,很多人死于疫病,人口锐减。

于是,人们开始相信鬼神之说,思想受到了迷信的束缚,就连一些开明的学者也深信此道,但他们毕竟富有智慧,仍有别于普通民众。与中世纪早期相比,此时的人们思想压力减轻,精神也轻松了一些,开始乐观的看待人生。这些变化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行吟诗人和游吟歌手表达内心感受的作品,也验证了这一点,较之以前轻松了很多。

音乐是神奇的,有时语言文字说不清的问题,音乐却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在歌剧《帕西法尔》的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瓦格纳插入一场音乐剧,使我们明白无误的体会到罗马式建筑艺术时期,人们心灵深处和精神上的紧张与压抑。这是别的艺术形式做不到的。在歌剧《瓦特堡的歌手比赛》第二幕中,有一首牧童用短笛演奏的短曲,流溢出的是哥特式艺术的氛围。可惜这两部歌剧都没有带格列高利圣咏的节奏,如果那样的话,就会更加令人心悦诚服了。

音乐所表达的神韵是我们难以想像的,当它表现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氛围时,听众会很快被感染,并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我给你提供两张照片,一张是最有气势的罗马式教堂维罗纳泽诺教堂,一张是哥特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沙特尔教堂,让你感受这两种建筑艺术风格,远不及你在留声机上放那两张唱片的感受来的深刻。

艺术风格的划分,只是后人为了研究方便强行作出的记号。真正懂古画或古小提琴的行家,是不会拘泥于“科学结论”的限制的。因为他们明白,艺术创造是灵动的,是倾注感情的,我们没有权利干涉雷斯达尔在他的风景画中画出凡?高式的天空,也没有权利禁止瓜尔内里模仿他著名的先辈尼古诺?阿马蒂制作一把小提琴,因为他有可能刚好看上阿马蒂制造的一把小提琴。

那么,这些艺术行家们是怎样作出判断的呢?而且判断的非常准确。这是由于他们对那些艺术品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精神层面,能够体会到雷斯达尔和瓜尔内利一举一动的精神实质。这样,看到一幅作品时,他们就可以感觉出这一定出自雷斯达尔之手,而决非凡高;这把小提琴只能是朱塞佩?瓜尔内利的作品,而不会是尼古诺?阿马蒂。

哥特式建筑也是如此,所有哥特式建筑都有这样的特点。哥特式建筑的外部特征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翻开建筑手册中哥特式建筑的部分,整页整页都在介绍带尖的拱门拱窗。在欧洲的语言中,哥特式风格和“尖拱风格”是画等号的。这样理解是有道理的,因为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师在受到穆斯林建筑风格影响后,放弃了罗马式石材教堂的圆筒形或锅底形屋顶,也不再模仿拜占庭风格的圆顶。于是,他们成功创造出尖顶,不但改善了教堂的采光条件,有利于空气流通,还极大增高了教堂的高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