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城市主义(1)

(一)

三月广告策划公司的客户部只有一个人。

他叫于千里,是公司的客户总监兼副总经理。

他一副瘦长身材,常穿一套深灰色西装,平时不苟言笑,员工们常常对其敬而远之。听人说,严永刚就是在他的引领下义无反顾、雄心勃勃地进入了广告策划业。在“三月”,于千里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够主宰“生杀大权”的重量级人物。

在业界,于千里也可以说是一位举足轻重、如雷贯耳的风云人物。

他以房地产营销策划而见长,曾经缔造过C市房地产业的一个奇迹:高档住宅“常青名珠”的持续热销,被业界喻为“名珠现象”而大加褒扬与传颂。

这样一位“策划大师”怎么做了“三月”的客户总监呢?直到后来,杨军才知道:这是因为公司目前所有的客户都是由他一个人执掌的。

“三月”创立伊始时所拥有的几个大客户,大多都是凭借严永刚的社会关系和于千里在业界的声望争取到的。所以,在与客户谈判时一般都是他们两个人一起去。为了方便业务开发,并体现公司的专业性,严永刚索性又给于千里封了个客户总监的头衔。

凡是和于千里接触过的客户,一般都会被他超常的创意思维、深厚的策划功底所吸引,从而产生心悦诚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后对他形成一种不弃不离、难以割舍的依赖。

在客户数量少的情况下,于千里倒也能做到游刃有余、应付自如,但他毕竟不是三头六臂的神仙。随着客户数量的日益增长,他开始感到应接不暇、倍觉吃力,并且逐渐意识到再这样发展下去的危害性:

第一,自己是策划出身,应专注于提高策划水准,保证策略的实施与执行到位。如果天天陷入与客户之间鸡毛蒜皮的杂事纠缠之中,那无疑会耗费自己在主业方面的精力,使自己的策划水准大打折扣,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甚至会失去客户,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第二,优秀的企业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取胜,而不应该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自己虽然可独当一面,但以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的。

基于对以上两点的考虑,于千里和严永刚经过详细、周密的磋商,最后达成了两个共识:一是为了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优势,在短期内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准的策划团队,用来向客户提供科学、细致的一体化营销解决方案;二是在团队组建的过程中,由于千里继续负责客户方面的联络与沟通,并暂时管理策划部,待时机成熟时,另觅一位客户沟通方面的高手来接替他客户总监的职务,并组建一支素质过硬的客户服务队伍。于千里则可全权负责策划部的工作,或者脱离具体业务直接进入到公司事务性的管理层面,从而正式履行自己副总经理的职责。

有了素质过硬的客户部、专业的策划部,再加上“三月”原本就非常强悍且颇具战斗力的设计团队,就毫无疑问地构筑起了“三位一体”的牢固竞争优势,从而在本土市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据杨军所知,这次三月广告策划公司的大规模招聘,就是实施严永刚和于千里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步骤。

新组建的策划部算上杨军在内一共八个人,七男一女。

杨军记住了和自己邻近的两个人分别叫崔强和方泉,对策划部唯一的一个女孩子赵乐的印象也颇深。

或许是因为杨军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也可能是由于他拥有“北方广告”的良好“出身”,很快,于千里就对他委以重任——作为自己的助理,参与沃德房地产公司在古林市开发的高档住宅项目“邻江人家”的全程策划。

沃德房地产公司是在1997年进入C市的一家外来企业。它先是把C市荒郊野外的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买了下来,然后改头换面地包装了一番之后,便开始在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新晚报》上辟出大面积的版块,设巨奖面向C市的广大市民征集项目名称,以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当最终的项目名称——“常青名珠”浮出水面后,“沃德”又借助给这位获奖者颁奖的机会再一次进行大肆炒作。一时之间,“常青名珠”在C市的知名度空前高涨,大街小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接下来,“沃德”又以大篇幅的报纸广告、多频次的广播广告,在C市的上空轮番“轰炸”,结果“常青名珠”一期住宅的销售异常火爆。据说当时买房的人为了能买到“常青名珠”,竟然在开盘的前一天连夜在售楼处前排起了蜿蜒数十米的“长龙”。第二天开盘时,售楼处的钢化玻璃大门竟被这股躁动不安、奔流不息的“长龙”挤得粉碎。

仅仅三天时间,“常青名珠”一期580套住宅就被热情高涨的消费者席卷一空。于千里正是凭借此次策划一役成名,从而奠定了他在C市房地产策划界的翘楚地位。而且,自从“常青名珠”在C市一炮打响后,“沃德”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于千里的铁杆客户。

“沃德”在项目说明会上向于千里一行介绍了“邻江人家”的详细状况,并且双方在会后达成了两项共识:第一,由于千里负责“邻江人家”项目的总体策划工作;第二,因为楼盘销售要在八月中旬启动,所以“三月”必须在十天之内提交完整的项目营销策划方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