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跳槽(1)

(一)

20世纪的某一天,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午后。

北方广告公司的创作部内,几位帅哥正天南海北、漫无边际地侃山,几位美女则煲着电话粥,或在电脑前兴致盎然、乐不思蜀地玩着“空当接龙”“扫雷”等Windows98自带的游戏。

不远处的休息室里,还有两位安如磐石的男子,正沉浸在“楚河汉界”的象棋世界中厮杀。水平不知怎么样,可棋子却摔得“啪啪”作响,那声音犹如过年时放鞭炮一样让人心惊胆战。

杨军正拿着一份当天的报纸,百无聊赖、漫无目的地胡乱翻着。

不经意间,一则招聘广告从眼花缭乱的消息中跳了出来,一下抓住了他的眼球:画面上是一柄打开的瑞士军刀。

军刀所拥有的各种不同工具——什么瓶起子、叉子、锥子,分别被比喻成招聘的岗位。他仔细看了一下,有策划总监、创意总监、平面设计、资深文案、广告策划。

再往下看是广告标题:每一个,都是精兵强将。

接下来是正文:可与群体默契协作,也可独当一面,是我们对未来人才的要求。

我们需要——精兵强将的你。结尾是:三月广告策划有限公司,地址:长白山饭店十八层,电话:……

“这则招聘广告做得挺有创意,寥寥数语即把所要传达的信息表现得生动、形象。”杨军皱着眉头,暗自评价,“在C市能作出这种创意的广告公司不多,可是这个‘三月广告’的确没听说过,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他一边思索着,一边继续翻着报纸。谁知刚翻过一个版面,又一则三月广告策划公司的招聘广告赫然出现在眼前。他顿时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怀着无比惊讶与惊喜的心情,细细品读起来。

这则广告同上一版的“瑞士军刀篇”属于同一系列,画面由很多不同的飞标与标靶组成,每一支飞标被比喻成一个招聘的职位:每一支,都要身怀绝技。

高效、准确与务实,印证了我们对人才的定义。

我们需要——身怀绝技的你……此时此刻,这两则广告不禁强烈地激发了杨军对“三月广告”的好奇心。他急忙掏出手机,按了几下按键,把上面的联系电话保存了下来。

在广告圈,员工跳槽就像是上厕所、吃饭那样司空见惯。人往高处走嘛!此外,促使杨军产生跳槽打算的还有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北方广告”是一家全国性规模的企业,公司总部设在珠海,在全国各地有不下十家的分公司。这是一家有着骄人历史业绩的合资公司。1995年,中国五十家最大广告公司营业额及综合实力排序中,“北方广告”分别以营业额第一、综合实力第七的排名卓然出众、傲视群雄,连奥美(Ogilvy & Mather)、达彼斯(Bates)那样的跨国广告巨头与之相比,也都纷纷黯然失色、望尘莫及。

杨军当时也是怀着满腔的热忱,还有对广告的执著热爱,给当时“北方广告”在C市分公司的副总经理齐贤民先生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热情澎湃的自荐信。

齐总看过信之后,二话没说,在第一时间亲自约他见了面。谈话的时间虽然不长,可齐总那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严谨冷静的处事态度给杨军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齐总似乎也把他当成了一个可塑之才,并把他放在了创作部,做了一名“见习策划”。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杨军在“北方”一干就是两年。在此期间,“北方”的人员更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先是他的顶头上司——创作部经理离开了公司另觅他途,而后是其他部门的人员也隔三差五地纷纷流失。

最让杨军震惊的是,他所敬重和钦佩的齐总也不知基于什么原因离开了公司。

与此同时,公司里的各种传言纷至沓来,无非是齐总和总经理之间有矛盾,抑或是齐总在外做私活云云。

然而,杨军相信齐总绝对不会是传言里那样的人。

当时他还不了解什么是所谓的“公司政治”,因为对于像他这样的一个初级员工而言,是体味不到什么权力斗争的。“政治”是你在上升到一定层面和高度时,才会必然面对的东西。

由于是一只初涉职场的“菜鸟”,所以在那两年的时间里,杨军只知闷头做事、专心学习,因为他坚信:能力可以胜过一切。

在此期间,他读遍了公司里所有与广告、营销相关的专业书籍,查阅了所有“北方”做过的经典策划案例。与此同时,他还参与了几个国际与国内知名品牌的公关、促销策划,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或许是因为“蜀中无大将”,或许是由于青黄不接、难以为继,伴随着“北方”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与更迭,经过几次崭露头角之后,杨军渐渐地从创作部浮出水面,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决策层的视野,就连总经理也能轻而易举地叫出他的名字。

创作部经理辞职后,这个职位一直没有人去接替,这么大的公司居然对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安排。可是业务不等人,不知是什么原因,客户部的AE(客户经理)一旦有任务要下达的时候,总是先找到杨军。其他部门也是一样,一旦有和创作部相关的事务时,也总是找他,俨然把他当作了新到任的创作部经理。

公司的总经理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他也单独找杨军谈过话,意思是说:你先负责一下创作部的业务安排,好好干吧,你一定会有机会的。

现在杨军回想起来,觉得总经理的确是高手中的高手。这些话说得简直是滴水不漏,毫无破绽。

“一定会有机会的……”,是什么样的机会?是成为下一任创作部经理的机会,还是什么其他机会?这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领悟。如果领悟错了,那也只能怪自己。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些事,时间一长就会给人一种错觉。

杨军当时就有一种感觉:自己无疑就是创作部经理的最佳人选。

他当时像一头亢奋的驴一样,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给客户出方案,到夜店的促销现场获得促销活动的第一手信息。节假日更是“驴不停蹄”地“流蹿”于各大卖场、商号,搜集客户竞争对手的各种资料,并在第一时间完成相关调研报告提交给客户,以备客户决策之需……

仗着年轻力壮,虽然折腾得不亦乐乎,但除了他本就瘦的身材又消瘦了一圈之外,别的地方倒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他也曾暗地里分析过,然后妄自尊大、沾沾自喜地得出结论:凭我在策划方面的能力以及为创作部作出的贡献,在目前的公司内都无人能及,新的创作部经理非我莫属。

可现实却毫不留情,突如其来地给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把他从“当官”的美梦中打醒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