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戴头盔的男人(11)

毕东阳一边点头,一边记了下来。

“如果我的感觉没有错,凶手极有可能还要作案,作案的对象可能还是胡家人。”

白云清说完,放下手中的笔。大家看到,白板上已经标明了时间、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时,有人赞同白云清的分析,他说:“凶手的作案手法极其残忍,显然对胡家有刻骨的仇恨。如果他继续作案的话,我认为第一对象可能是于倩。因为她孤身一人,最容易下手。”

“难道说凶手要将胡家灭门?这也太狠了吧!”

白云清道:“不管怎么说,既然有这种可能,我们就必须做好对胡家人的保护,绝不能让凶手得逞。”

会议结束了,白云清的心情却越来越沉重。自从见到那份判决书时,他就有一种可怕的感觉。10日,凶手专门在判决书中写上了10日这个期限,就一定有某种目的。而现在已知,胡斐正是在接到判决书十天后被杀的。难道10日预示着凶手下一次作案的时间,可这个时间又是从哪一天起算呢?

9月28日——“9·24凶杀案”发生的第四天。

平静已久的鲁州城,终于在这一天又掀起了轩然大波。问题的起因源于省晚报的一篇报道,作者是陈鲁川。

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除了详细报道了案发的过程、被害人的家庭及生活背景、警方调查所涉及的人物之外,文章还用了相当的篇幅披露了那份神秘判决书的由来及内容,其中涉及两年前胡斐飙车案的经过和内情,李正的名字赫然在上。作者还通过采访有关的法律专家,并以他们口吻,细致分析了该判决书所寓含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凶案还会继续发生。

一时间,晚报的发行量在鲁州城剧增,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尽管报道中并没有责备警方办案不力之意,但市民们却已把恐惧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警方。

白云清在看到这篇报道之时,甚至有些怀疑是专案组的内部人员泄露了案件的内情,因为报道对案情的分析,与专案组昨天的研究意见极其相似。只不过在个别细节上,与专案组的意见有所不同。

来到专案组,他立即把有关人员召集起来,再次强调了办案纪律,并把会议室作为专案组的集中办案地点,所有与案件有关的材料一律保存在此,由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正当专案组的成员忙着整理会议室,登记有关材料的时候,市公安局局长万子明突然来到,市中区公安分局王局长和分管刑侦的副局长邢林和也随后赶到。

会议室里,万子明扫视了一遍专案组的全体成员,他深吸了一口烟,然后才说道:“刚才,市委郑书记亲自打电话给我,过问了这个案件的情况,我挨批了。这是郑书记第一次过问我们办理的具体案件,其中的含义,我就不用具体说明了吧。”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提高声音再次说道:“首先,我作个自我批评,我本人对这个案件重视不够,在领导过问案情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方案。但是,我要问一句,我们在座的各位,是不是都尽责了?”

这时,市中区分局的两位局长低下了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