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中世纪的迷雾(5)

己的保证书,并付之一炬。人们平静地站在旁边,一言不发,公爵忍不住在心里偷笑。但很快,他就为自己出尔反尔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在为宝贝女儿筹措嫁妆时,捉襟见肘的他不得不再次开口向市民借钱,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他。自从发生了在珠宝商家中的事情后,公爵的信誉指数大幅下跌,人们不愿意在这个没有信用的家伙身上冒险。无奈之下,公爵只好低头认错,并愿意赔偿烧毁保证书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在丰厚的利益面前,市民们最终决定原谅公爵的过错。就这样,他们不仅重新拿到了以前的保证书,还另外签了一份新的特许状,准许他们建造“市政厅”和坚固的塔楼。他们宣称塔楼是用来存放文件和保证书的,实际上却是为了防止公爵及其手下再次动用武力保证书,以免重蹈覆辙。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十字军东征结束的数百年里的欧洲大地上随处可见,封建城堡的势力逐渐被城市取代。在这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中,一些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几个裁缝和珠宝商丧生,或者几座城堡被烧毁,但此类极端的事件并不频繁。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城镇和封建主之间的贫富关系发生了易位,原本贫穷的城镇日益富有,本来富有的封建领主却越发贫穷。为了养家糊口,封建主不得不多次出卖自己的权力,直到彻底一无所有。

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农奴的庇护场所。他们在郊区住了很多年后,就成了真正的自由人。并且,郊区那些天生的活跃分子也涌到城市里,成为社会关系的核心,受到了众人的尊重,这使他们极为自豪。为了炫耀权力,他们在古老的货物交易市场周围建造了教堂和其他公共建筑,在此高谈阔论、畅所欲言,尽情呼吸自由的空气。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他们就出钱请一些学识渊博的教师来做讲学授课。如果他们听说某地有个能工巧匠精通木板绘画之术,就会不惜重金聘请他在教堂和市政厅的四壁画上《圣经》的故事。

此时此刻,公爵大人正孤独地坐在阴森森的城堡里。面对外面的繁华、热闹的景象,他悔不当初,真不该在那一纸保证书上签字画押。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那些满手保证书的市民不再是以前那副小心翼翼、卑躬屈膝的样子,如今的他们根本就不把公爵大人放在眼里,甚至还敢当面侮辱他。是啊,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自由,如今他们谁都不怕,已经做好了誓死捍卫自己的权力和财富的准备。

自治制度

在人们还是游牧民,四处飘荡的生活里,人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必须为整个部落安全和利益负起责任。但在他们定居后,人与人之间便逐渐产生贫富分化。变得富有的人理所当然地成了统治者,因为他们不必为了生活而整日奔波劳累,能全心全意地处理政事。

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罗马就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历程。当欧洲从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混乱状况中复原后,日耳曼部落中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形。西欧最初是由一个皇帝统治,他是从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八个势力较大的国王中选举产生的,是整个西欧的主人。但实际上,皇帝拥有的只是华而不实的虚名,其实权甚至还不及下属的一些国王。不过,国王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整日疲于对付谋权篡位之事,根本无暇处理政事。因此真正有权管理日常事务的,其实就是封建领主,他们有很多可以随意使唤的农奴。当时,城市还是一个稀罕物,当然也就不会有中产阶级了。但是在公元13世纪,中产阶级,即商人阶层在销声匿迹整整1000年后重登历史舞台。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中产阶级的繁荣昌盛同时意味着封建城堡势力的衰落。

以前,各封建王国的国王只关注贵族和主教的意见,但十字军东征之后,日益繁盛的商业贸易使他不得不正视中产阶级对国库的空虚和富足起到的重要作用。相比而言,国王宁愿求助于牲畜,也不愿意和刁钻的市民打交道。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