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明(8)

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移民之地。综合以上种种因素,乌尔班二世深刻地意识到,采取行动的时候到了,唯一缺少的是一个“完美”的借口。

在公元1095年的法国的克莱蒙特会议上,乌尔班二世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先是痛斥异教徒在圣地的残暴行径,接着又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圣地富得油流的诱人画面。最后,他呼吁法国的骑士和欧洲的平民们团结一致,为解救深受土耳其人剥削和奴役的巴勒斯坦人而浴血奋战。

就这样,以乌尔班二世为首的宗教狂热份子终于得偿所愿:整个欧洲陷入了巨大的宗教漩涡。在理性思考与感性认识之间,人们最终选择了后者,疯了似的冲向东方去杀土耳其人。就连无力杀敌的小孩也强烈要求奔赴巴勒斯坦,用他们的热情去感化凶残的土耳其人。遗憾的是,90%的信徒还没来得及看到圣地,就命丧黄泉了。他们大部分都一穷二白,靠沿路乞讨或盗窃谋生,这不仅影响了道路畅通,还损害了众多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被忍无可忍的他们杀死。

第一支东征队伍是一支杂牌军,其成员要么是善良老实的基督教徒,要么是欠了一屁股债的破产者,要么是家境破落的贵族,要么是躲避法律惩罚的罪犯,简直是一滩浑水。在半疯癫的隐修士彼得和一贫如洗的瓦特的带领下,这群乌合之众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远征的道路,杀死了路上所有的犹太人,最后他们只到了匈牙利便分崩离析了。

教会对这次失败的经历作了深刻的检讨,最后得出了漫无目的的激情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的结论。看来,要想取得十字军东征的胜利,不仅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不怕死的精神,还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二者缺一不可。于是整整一年后,欧洲人倾全力创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正规军,军队由久经沙场的战将布隆的戈德弗雷、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弗兰德斯伯爵罗伯特等贵族统领。

第二支十字军于公元1096年踏上漫漫征途。尽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已经名存实亡,但几千年的传统仍然根深蒂固。骑士们赶到君士坦丁堡向东罗马帝国皇帝庄严宣誓后,就涉海杀入亚洲,一路杀死了无数穆斯林。他们攻无不克,一举占领了耶路撒冷,将这里的穆斯林屠杀殆尽。他们大喜过望,迫不及待地赶赴圣墓,向伟大的上帝表达他们的赞美和感激。但土耳其人很快就卷土重来,不仅夺回了耶路撒冷,还杀死了所有的基督徒。

就这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再次以十字军的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并未死心。在以后的两百多年里,他们又陆续组织了七次东征。有了两次经验后,十字军逐渐掌握了远征的技巧和最佳途径,决定翻越阿尔卑斯山,从意大利的威尼斯或热那亚出发航行到东方。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负责运送十字军横渡地中海,但他们并不是出于好心,只是想从中谋取暴利。他们对十字军漫天要价,当那些本就穷困的十字军士兵无力支付时,这些奸商就开始假慈悲,允许士兵们通过工作来抵偿债务。无奈之下,十字军士兵只好答应帮船主出战,用他们征服的土地来抵债。威尼斯成了这个卑鄙的交易最大的受益者,它得到了亚得里亚海沿岸、希腊半岛、塞浦路斯、克里特岛及罗得岛,甚至还将雅典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遗憾的是,战争并没有真正解决圣地的问题。随着宗教热情逐渐褪去,在欧洲人看来,十字军东征成了出身良好的年轻人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的必修课,因此赶赴巴勒斯坦参军的人络绎不绝,但声势已大不如从前。想当初,十字军出征的全部动力便是对东罗马帝国和亚美尼亚的基督徒的同情,对穆斯林的恨之入骨,但此刻他们意识到,拜占庭的希腊人经常欺骗、背叛他们,因此开始憎恨和鄙弃他们。另外,亚美尼亚人以及整个东地中海地区的民族也好不到哪去,也非常可恨。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竟然对不共戴天的穆斯林生出了敬佩之情,豪爽、真诚的他们可比那些伪君子好多了。

虽然十字军战士没有将这种感情表露出来,但他们回到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