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岐伯论医术

 

为什么中医医术又叫“歧黄之术”呢?这是因为,相传古时候黄帝和他的臣子歧伯、雷公等讨论和阐明了许多中医诊治病证的原理。现存的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很多篇章是记述黄帝与岐伯等人论医的内容和经验总结,故中医一直尊黄帝和岐伯为我国医学之祖,而以“岐黄”简名之。其实,这只不过是用“岐黄”的名义,象征远古时代医药的发展情况罢了。

酒与中医自古有缘

在我国,夏商奴隶社会兴起时,即有了酒的酿造,而酒与中国医学一开始即有密切的联系。在《史记》和《内经》中,有许多关于药酒的记述:如“醴”(含醇量较少的清酒或指甜酒)、“■”(清酒)、“醪”(含醇量较高的浊酒)、“鬯酒”(商代用香料及郁金等药酿制成的一种治病香酒),颇似现代医学用的“酊剂”。我国古“医”字从“殹”、从“酉”,故徐灏说:“治病以药为主,以酒为使,故医药并称,因之治病工谓之‘医’矣”。相传大禹时代已经发明了造酒,《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可知酒在远古即被中医选供药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