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房价一路飙涨。我的一位朋友在洛杉矶拥有一栋房子,是在1970年花了64,000美元买下的。1986年1月的时候,这栋房的估价已经达到了425,000美元。到了1988年,促使一年前股市泡沫破灭的那些增额发行的新通货,更让房价狂涨不已。1989年年底的时候,我的朋友再次为自己的房子进行估价,这次的后价结果竟是1,300,000美元……短短四年内,这栋房子的价格又涨了200%!同地区的人们完全像是发疯了似的,拼命买卖房地产。“房屋出售”的标示牌随处可见,而且所有人不是在讨论房地产,就是在着手购买房地产,要不然就干脆投身房地产中介业务。
从1988年年初一直到1989年第一季的结束为止,美联储不断升息,从65%一直调高到近10%,希望能够有效压制这股投机狂潮。美联储达到了它期望的目标,但房地产的泡沫终于破灭,同时经济衰退也从东岸开始向西推进,一路横扫美国各地。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而在1991年1月17日,美国实施“沙漠风暴”行动。美国再次陷入一场根本无法负担、完全由赤字开支来资助的战争。
房价继续探底,整个国家的经济也陷入衰退之中。对此,美联储取消了对于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要求,1992年更将交易性存款的法定准备金规定从12%降到10%。同一时期,利息也从8%大幅削减到3%。但是这些策略所产生的即时效果很有限,经济仍然毫无起色。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十几年后,又有一个布什总统(小布什),同时也在中东进行着战争,房价也在不断下跌,政府打算将利息调低到2%(甚至更低)的言论时有所闻,经济也仍然停滞不前。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我那位在1989年坐拥价值1,300,000美元房子的朋友吗?结果当地房地产的价格一落千丈。他其中一位邻居是位建筑承包商,当时正在附近兴建十四套房子。当新房滞销并且开始降价的时候,这位邻居顿时被迫宣告破产,这十四套房屋全部遭到查封。但是银行想要的不是房子,而是想拥有房子的贷款债权。因此,银行将这些房产拿到市场上来卖,同时用比附近地区相对便宜的价格来促销,以确保房子能够迅速脱手。虽然如此,这些房子仍然没有卖出去。在紧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另外两家银行也各自在市场上抛售一批房产,所有的卖家都把价格定得比隔壁稍微低一些,想要确保自己手上的房屋最先脱手,结果一套也卖不出去。
1992年秋天,我朋友当地的房价终于触底。友人对面的邻居在该年年底以425,000美元的价格卖出房子。尽管我朋友的房子面积较大而且视野开阔,但是估计价格仍然不到500,000美元。也就是说,在短短三年间,他的房子就从1,300,000美元跌到500,000美元以下。该地区的房价足足下跌了60%。
就在1989年房价井喷时,同一条街上的一套房子可以以1,000,000美元的价格成交。而今,这套房子形同废墟。我亲眼看到油漆斑驳的外墙、早已枯死的草坪,看得出来这套房子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兴建后就再也没重新整修过。新买主预付了20%(约2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还欠下800,000万美元的贷款。很不幸的是房价迅速且戏剧化地下跌,他这套房子最后跌到400,000美元。换句话说,就算他把房子卖了还欠400,000美元的债务,正是原有首付款的两倍。
更糟的是,从他买进房子的1989年到1993年间,美联储还将贷款利息从10%一路调整到3%。银行根本不愿意为了一套市价只值400,000美元的房子,重新协商原本800,000美元的贷款。因此在付了200,000美元之后,这个可怜的家伙只能被迫背负总额800,000美元、利息为12%的贷款。而且,即使贷款利率已经跌到6%以下,银行也不愿意为他的房子再重新估价。这名屋主就这样背了10年的重担,直到1999年房价回涨到1989年购屋时的水准,他才得以解套。
反观在1990年初才进场购买收益型不动产的人,一般都能买到能产生正现金流的不动产,而且就在不久之后,房价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大幅攀升。
美联储在1991年和1992年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利息所做的调整,终于在1995年开始反噬。1995年通货供应量猛增,而且可说是势不可挡。从1995—2005年的十年间,货币供应量增加了约120%。换句话说,短短10年间所发行的通货量,比之前83年发行的总和还要多。事实上,此时发行的通货量,比整个美国历史上所发行的通货还要多。结果就是促使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多头诞生,并且伴随后来一连串的债券、金融衍生品、消费性产品、贷款等的泡沫化。股市再一次没有逃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