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里讲国学:大众子学(3)

 

孔子是人文主义的始祖,是全世界第一个对人有自觉的人。他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意义,关注人与心的和谐,关注人与人的和谐。而使人与心和谐,人与人和谐的途径就是教化,通过教化使自然人变为理想人则是孔子学说的追求。孔子的理想是要使天下祥和,天下祥和的基础便是人的素质的提高。通过人的改造提升达到社会和美的学说即是孔子的学说——仁学。

诚敬的颜回

历代帝王纷纷赐予孔子封号,诸如唐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后又改称为“宣父”。唐高宗李治尊孔子为“太师”。唐玄宗李隆基称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赵恒尊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元成宗铁穆耳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朱厚熜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派官员祭祀孔子,祭文仍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后世认为孔子是圣人中最伟大的,所以称他为至圣。后来,在孔子以下还列了另外四位儒家的圣人,供在孔庙,称为四配。第一位是颜回,被称为复圣;第二位是曾子,被称为宗圣;第三位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被称为述圣;第四位是孟子,被称为亚圣。现在,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复圣颜回。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史记》里说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而且有十几位弟子成就很高。在这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有个人是孔子特别喜欢的,这个人就是颜回。

当别人问孔子其弟子仁不仁德的时候,孔子都说不知也。什么叫“不知也”呢?圣人说话是很含蓄的,他不会直白地说你不仁德,而是说他不知道,说“不知道”意味就深长了。比如一个家长来学校开家长会,问老师:“我的孩子怎么样?”老师说:“搞不清楚。”显而易见,老师对这个孩子肯定是有微词的,只是没有明说而已。

孔子的弟子子路勇猛精进,忠诚耿直,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有人问孔子:子路仁不仁德。孔子说不知也。有人问孔子弟子冉求、公西赤仁不仁德,孔子仍说不知也。这几个弟子都是孔子颇喜欢的弟子,但孔子对他们都还有微词。只有当别人问到颜回的时候,孔子一口一个“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不断称赞。在孔子的心目中,真正领会他的道的,只有颜回。

颜回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颜回字子渊,所以又被称为颜渊,只活了三十二岁。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早年弟子当中悟性最高的一个。

孔子的弟子可以用早年的和晚年的来划分,像颜回、子贡、子路等都是孔子早年的弟子;像曾子、子张等都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对于颜回的评价,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意思是说,我和颜回说了一天的话,可是他好像很愚钝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说,只是点头。但当他退下去,我再观察他所做的事,发现他不仅把我说的话全部听进去,而且他还把我讲的那些道理加以更深刻的阐释,所以他真正地发扬了我的精神。“如愚”不是真愚,而是外表像一个愚笨的人,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智若愚。

只有具备了最大智慧的人,才可能看起来像个愚笨的人。如果一个人看起来非常机灵、聪明、夸夸其谈,那么这个人不一定很聪明。半壶水响叮当,满壶水是不响的。颜回在孔子身边,从来都是少言寡语的,看起来显得有点迟钝。《论语·子路》篇里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朴实、言语谨慎,就接近于仁者了。颜回就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气象。

《论语·先进》篇中孔子还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就是说颜回不是一个能够实际帮助我的人,可是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我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有些人说孔子就喜欢听他话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一个弟子如果能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都深深地赞美,那说明他对老师的话有了最深切的理解。所以孔子是把颜回视为知己的。能做孔子知己的人,那已经是具有相当的精神高度了。 

现在的学校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多批评老师。实际上,一个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只有入乎其内,才可能出乎其外。所谓入乎其内,就是深入地学习体会;出乎其外,就是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人只有对老师所讲的道理和学问,深入地研究、长期地思考,才可能提出深刻的问题,进而至于有所批评。如果老师刚说完上句,你就接下句,那说明你很浮躁。你根本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怎么能够随随便便提出批评呢?儒家所培养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诚敬之心,要诚恳、敦厚、尊敬师长。颜回就是这样的人。

颜回诚敬地听孔子的教导,然后深入地去思考,并有所领会。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富可敌国。孔子周游列国,子贡可以给他出钱;子路是个勇士,勇猛善战,在周游列国的路上,可以时刻保护孔子。这些人都是实实在在能够帮助孔子的。颜回呢?孔子说:“非助我者也。”他在实际的事情上,好像对孔子没有多大帮助。但是孔子仍旧称赞颜回,为什么呢?就在于“于吾言无所不说”,他对于孔子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不赞美的。西方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其代表作《小逻辑》中说:精神的内在核心是思想,并且只有精神才能认识精神。广言之也就是说只有智慧才能认识智慧,只有思想才能认识思想。像孔子这样的圣人,拥有无上的智慧,颜回对他深信不疑,无所不从,说明颜回也具备了极高的智慧,这才是孔子深深称赞他的原因。

《论语·公冶长》篇讲,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你和颜回比起来,哪个贤惠一点呢?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孔子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子贡说颜回听到一就知道十,他听到一只知道二,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闻一知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悟性,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颜回悟性极高、极聪慧,而表面上又显得很愚笨。一个人虽然外表愚钝,但内心崇高,就是一个真正聪慧的人。

《易经》里有一卦叫谦卦,其卦象是瘙棶,下边是艮卦,代表一重高山,上边是坤卦,代表一片平地。也就是说,真正谦虚的人,内心要像高山一样崇高,他的精神、品格、学问都像高山,可是他的外表却像大地一样平整、低下,谦卑得简直像个愚钝的人。这就是颜回的精神状态:内中像高山,外在像平地。

孔子除了称赞颜回诚敬、悟性高之外,还称赞颜回好学。在《论语》中记载了两次孔子对颜回好学的称赞。《论语·雍也》篇里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先进》篇里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鲁哀公和鲁国的季康子都去问孔子:你的弟子里边哪个最好学呢?孔子说是颜回。在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孔子说只有一个颜回好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