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格调的高低,是衡量未来人生规模的砝码(1)

人的格调的高低,是衡量未来人生规模的砝码

蔡笑晚/文

《我的事业是父亲》中详细提到道德教育的责任必须由家庭来承担,但是这个担子并不轻松,而且有许多方法和技巧的问题,下面淡淡我们多年来的一些实践经验。

(1)道德教育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以培养好的,而必须由家长多年的行为身教感化出来。也就是说必须用道德感化道德。要孩子诚实自己必须不撒谎;要孩子不偷自己必须不盗;要孩子不抽烟,自己必须不抽烟;要孩子不赌博,自己必须不赌博。总之一句话,要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2)道德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孩子在学会前已开始形成道德坏形,因此在孩子出生之后到入学之前这段时间内必须重视道德和习惯的培养。否则很我坏习惯染上之后就很难纠正,成为终生的恶性习。

大多数家长往往是在孩子有了坏习惯之后再进行教育,而不是防患于未然,在孩子尚未染上恶习之前没法加以杜绝。这种再教育所需要的力度,往往比事先正确引导所需要的力度大上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一个没有撒谎习惯的孩子,引导他诚实守信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此时没有注意这方面的引导,等到他有了不诚实的习惯之后,再加以纠正就相当困难了。赌博、抽烟、偷窃的行为,更是如此。

(3)所谓道德教育就是让孩子的言行适应社会俗成的规范和国家订立的法则。因为社会规范和法制条款总带有对个人言行的某些限制,因上道德教育必然带有某种强制性。为了使这种强制性能够为孩子所接受,首先必须让孩子懂得究竟有那些行为规范和法制条款。所以在身教的同时必须说早开始说教,尽早各种形式以孩子进行行为规范和法制常识教育。使他们从小逐步懂得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游戏规则。

古代的圣贤早已考虑到道德早期说教的重要必,因此编著出大量适合于是早期教育的诗文,例如《三字经》、《弟子规》、《以广贤文》、《幼字琼林》、《朱子家训》等等。其中都有很多关于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篇幅。我立孩子开始口语教育时就教他们背这些诗文,例如《三字级》中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李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知让梨。

弟子长,宜先知。

这些简单的句子很容易被孩子接受,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了行为的准则。

稍长以后,我们开始向孩子讲述一些法制常识,并经常讲一些法制故事,逐步培养法制观念。

(4)道德教育以孝为先: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懂孝道的孩子,将来会对国家、对社会作出大的贡献;更难相信一个连父母不尊敬的人,会有很高的道德素质。因此,我们在孩子的道德教育方面,把“孝”摆在首要的位置上。孩子是在父母和上辈的关爱中长大的,所以“孝”这个概念孩子很容易接受。在孝的基础上很容易进行其他道德教育。“孝”是对父母之爱的回报,其他一切道德情操是“孝”的变种,光宗耀祖思想是孝的直接派生物,而其他一切伟大理想都是只光宗耀祖思想的变种。

(5)亲贤人、避小人: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家庭这个最重要的环节之外,与孩子接触的人对孩子道德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小的时候,可塑性很大,特别容易接受坏的影响。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能让他与道德素质很差的人为伍,否则很容易染上恶习终生难改。

我们家乡有一句欲语,“跟狗就吃屎”,这句话听起来虽不文雅,但从道德教育角度来看,却是一句很有价值的致理名言。

我们经常教孩子所背诵圣经中的一首小雅,以勉励他们亲贤人而避小人。

莫偕无道行,

耻与群小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