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 声 你想好了吗
到底要不要去留学——重新回答这个问题
出国留学,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是一个极端的折磨和极大地锻炼。
因此,你必须:
——要随时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要了解不同的时间段的孩子最在意什么。
——要知道孩子的朋友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这些比他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
套句俗话: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能够在现阶段出国的孩子,家境一般都会是不错的,如此一来,比那些翘首以望,但又因为种种原因一时难以出国的同学,很容易让孩子先是产生一种优越感。同时,在国外碰到问题后,又会有很重的挫折感,患得患失的,后悔、沮丧便接踵而来。
攀比心强烈,对“钱”比较敏感,或多或少会把从父母手中得到的钱的数量与个人的自尊、自信和被重视程度联系在一起。而学习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时甚至不会比有一辆好车更有刺激。
终于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了
说实话,我们现在相当多的孩子并不真正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劳动创造财富”是书本上概念,孩子们更愿意相信“钱”是从父母的口袋中源源不断变出来的。
在外留学,钱,对孩子来说也许是第一位的,没有钱,会感到漫长的日子更艰苦、更难熬。
留学的第一学期,开始是有点好奇,我的儿子和另外两个同学,一个下午用了整整4小时的时间,卸了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说白了,就是当苦力搬运饮料箱,每个人总共挣了40美元,不到300元人民币,第一次以公平、竞争的方式,付出个人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
在留学中,正是这样经历了无数个在国内、在父母身边无法经历的第一次、第一次……不断砺炼着孩子们尚属稚嫩的心智。
如何衡量留学的得与失
这是父母、孩子甚至亲朋好友的共同话题。
几乎所有尚留在国外的中国人,都在关注着祖国的变化,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比在国内的人更加敏感和在意。
他们一直在比较和进行着心理斗争,常常是无助、无奈和无法抉择的,心里的纠结,层层叠叠、年年月月。现在,他们更多的是感到国内的发展和机遇,能与这样的发展和机遇很好地衔接上了,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否则,会徒增无法排遣的烦恼。
当然,绝对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的。在国外,我遇到许多N年过去了,仍然不知所措的老、中、小留学生,这其中的确有个衡量标准和价值观变化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人都在衡量着留学的得与失。
比如:留学后,立即会面临更自由、更简单、更有实用功效的宗教信仰,有的留学生会突然觉得宗教中有更美妙的世界,顷刻间,皈依某一宗教的大有人在,并心甘情愿地为此牺牲一切,尤其在年龄尚小、遇到挫折的时候。
这样,用一般的观念就无法去衡量留学的得与失,我就碰到一个北大毕业的女士,为上帝服务第一,其他所有的第二。
出国若干年,回国探亲,父母兄妹情牵切切,她无动于衷,言必上帝,搞得家人无所适从。她也感到环境不对,干脆从此以后不回国了,一心在美国伺候上帝了。
也有的留学到了国外,到了一刻都不能待下去的地步,不得不杀羽而归的,也会有更极端的事情发生。
有个朋友的孩子,去的还是新加坡,3个月过去,一天也不能再待了,父母苦口婆心,苦苦相劝,抵挡不了他的万分痛苦,最后声称:再不回国,就自杀!吓得老爹老娘不得不妥协,唉叹不已。
这些例子可能比较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