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鲁迅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那么对于自己而言其实也是这样的。所以做事要避免拖沓,古人曾说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间总是匆匆地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所以要抓紧每一分钟。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即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命过的有意义,就要抓住每分每秒的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像故事中的寒号鸟一样,总是觉得时间还早,时间很多,结果在挥霍时间的时候,也毁灭了自己的生命,最终被冻死在了岩石缝隙中。
024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
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要义简析:
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启迪故事:
徐霞客是我国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几乎年年外出游历,对于祖国的大河大山做实地的考察。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游历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晚年还有计划的对地理形貌做了考察和记录。
虽然前人对于祖国的山川已有相应的记载,但是他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指出前人的不足和错误。当时已有的地理著作中都指出岷山是长江的源流,而他通过自己的考察推翻了“岷山导江”这个结论,而提出了“金沙江导江”的正确理论。后人将他的记录整理成了富有极高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要做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两个必要的前提,一个是一定要开阔眼界,要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思;另一个是一定要用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不能固执己见,以封闭的、狭隘的心态看待不同的观点和新的东西。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通过理性的比较做出恰当的选择,然后才能实现“择其善者而从之”。
0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要义简析: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启迪故事:
刘胡兰,1932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继母胡文秀是位热心的革命工作者,在她的影响和支持下刘胡兰也参加了革命工作。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后,她回村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她被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年初,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02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要义简析:
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丢掉什么。
启迪故事:
匡衡出生于西汉时期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特别爱读书,但是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上学,只能跟一个亲戚识字。
由于家里穷,所以买不起书,在农忙的时节,匡衡给富人打短工的时候,就以干活的工钱抵看书的钱,借人家的书看。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帮家里干的活就越来越多,所以他只有中午休息那会儿才能看一会儿书,所以看完一卷书就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能够多看点书,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书,但是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点灯的油,这让他很着急。
有一天晚上,当他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时,突然发现东边的墙壁上有一道缝,而从缝中透过一线光亮。匡衡眼前一亮,想出一个方法,那就是用小刀把墙上的缝挖大一点,这样透过来的光就亮一些,他就可以借着偷过来的光读书了。
凭着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