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篇(17)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对于任何事情,想再多都不如大胆的尝试来得有效。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

在学习中,有些同学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的前进道路上设想一些困难和障碍,很可能在还没有行动的时候就被这些困难吓倒了,从而阻挠了前进的步伐,甚至是停步不前。一切想象的困难都是纸老虎,别人的说法也只是参考,所以只要有想法就要勇敢地去实践,思想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就算这个结果不完美,但是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再改进,直至达到个人满意的程度。

01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要义简析: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启迪故事: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次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饭。但是当时他正研究科学入了迷,就把这件事忘掉了。他的佣人由于提前没有得到他的嘱咐,所以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一个人吃的午饭。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当客人看到牛顿正在埋头计算问题,桌上、床上还摆着稿纸、书籍时,客人就没有打搅牛顿,见桌上摆好了饭菜,还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吃完后见牛顿还在全神贯注地做事情,就悄悄地走了。当牛顿把题计算完,兴高采烈地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原来已经吃了。”

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就会感受到它带给你的乐趣。很多名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惊叹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废寝忘食的努力,并且乐于做这些事情。牛顿的故事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吗?在实验中的快乐,可以使他忘记吃饭。

如果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也投入这种精神,那么相信学习也会成为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困难。

0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义简析: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启迪故事:

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为了考察自己的两个儿子,于是买了两把新斧头。一天,他对两个儿子说:“今天我给你们每人一把斧头,如果今天谁砍的柴多,那么以后这个家就由谁做主。”

听了父亲的话,求胜心切的大儿子拿了斧头便急急匆匆直奔山上而去,希望能够争取更多时间以赢得比赛。而二儿子拿了斧头后,并没有像大儿子那样急于上山,而是仔细地端详了一番后,将斧头先磨利,然后才去了山上。没想到,比哥哥后到山上的弟弟却比哥哥砍了更多的柴,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个简单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深奥之处,可却揭示了一个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人们每天忙碌的工作时,却不知道使自己高效率工作的工具已经变钝,曾经为你带来优异成绩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可曾想到,应该磨磨自己的工具呢?

工匠做好自己的工作,需要磨快工具,那么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够使得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作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应该巩固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这样在正式学习时才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01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要义简析:

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启迪故事: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虽然如此,在生活中却是不拘小节。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做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普林斯顿研究所的条件非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用这里优越的条件,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连中午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里比较嘈杂,他便躲进卫生间里,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在美国短短的5个月里,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一下子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个物质比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月从研究所可获得2000美元的报酬,可以说是比较丰厚的了。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里比较讲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一下的,但他都是吃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至于在美国生活5个月,除去房租、水电花去1800美元外,伙食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国时,共节余了7500美元。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建树的人,不仅要胸怀大志、全身心投入,更要摒弃斤斤计较的毛病。有限的人生决定所能支配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一方面投入的多,另一方面必然就会投入的少。更重要的是一个斤斤计较个人吃穿等卑琐细事的人,绝对是个缺乏远大志向的人,所以根本不足以讨论道、真理、事业成就等问题。这样的人,没有真正的智慧,更不可能创建光辉的成就。

现在的物质条件要比以前好得多,作为青少年,要以学习为己任,树立远大的志向,而不是与同学攀比个人的穿着或者其他物质条件,要做一个不拘小节,向着目标不断奋进的有志青年,这样才会有美好未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