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回到《大学》本身,看看儒家成功学的成色如何,是否如儒家自我介绍的具备“治国平天下”的功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上面这段文字是《大学》的核心内容,《大学》其他内容是围绕这段文字展开论证的,因此,我们还得经常引用之。
古人在做什么事情时,总要找出做事的核心,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地表达其意愿,特别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更是如此。争鸣各方都会提出自己的核心要点,相互间展开辩论和学说营销,“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宋史·职官志八》)。毛泽东说:纲举目张。这些思想都是告诫我们,要找出事物发展变化(变易)过程中最“简易”和“不易”的内核,才能掌握变化的规律,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儒家思想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即太极之道生两仪,即阴与阳。《大学》之道有两纲,即明明德(内圣)+亲民(外王),但二生三,《大学》之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正、反、合的逻辑推演,出现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因此,儒家就是围绕《大学》三纲进行强力营销的。由于《大学》三纲深深植根于人心,不管风吹雨打,在历史的长河中,引导中华民族越过黑暗隧道,终于迎接到中华腾飞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