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蓄势待发(2)

从2009年积极的发展形势来看,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作用。中国的消费者有力地拉动了国内的需求,并充分地利用了税收制度改革的优势与其他鼓励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汽车消费者们也史无前例地加入到了这一贡献团体中来。

涅槃重生

当中国保持着汽车业的良好势头并向8%的GDP增长率大步迈进时,全球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危机。2008年,全球轻型车辆的产量下降46%,降至670万辆。据环球通视预测,由于2009年北美及西欧的汽车市场大幅度缩水,汽车产量跌幅可能增至两位数,低于600万辆。低迷的汽车业要求美国、加拿大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政府,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进行扶持,以保证其顺利度过此次危机。然而,缺乏长远规划与战略的政府,无法制定长期性的决策,从而拖延结构重组的流程,甚至阻碍企业复苏的脚步。

这种形势却恰恰与中国的汽车现状相对立。全球产量的下降凸显了中国的增长趋势,而这种趋势很有可能使整个汽车产业的增长都集中在中国、印度及东盟国家的市场上。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汽车业的增长会占到整个亚太地区的1/2以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汽车产业在结构上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虽然轻型汽车的销量创历史新高,但生产力过剩与规模不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于细化与分散的整车制造商分布。中国目前的汽车业拥有着超过150家注册的汽车制造商,其中前10位占据了83%的汽车销量,前20位占据的比例则高达95%。这种形势对那些挣扎在生死线的企业提出了挑战,这些企业需要在没有增长保障的环境中艰难运作。除此之外,外国品牌的汽车占据了总产销量的66%,这使得国产汽车的产量与利润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从而很难在经济上自给自足。这种两极分化体现在汽车部件的供应基础上。

对此,中国政府率先出台了整车制造商的整合计划以实现规模经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在2009年1月制定了10项包括汽车业在内的产业鼓励计划。这些计划为产业整合、科技提升、出口与品牌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规划蓝图。政策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提高2009年的销量并将产量提升至1 000万辆;在今后3年保持10%的增长率;   国产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应从34%上升至40%。

2将大量的小型地方制造商整合为大型的全国性汽车团体, 占据90%汽车市场比例的整车制造商数量由14家降至10家。

3鼓励使用高效环保的汽车。 将15升以下排量的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提升至40%,其中10升以下排量的市场份额控制在15%。 建立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年生产能力,并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扩至所有乘用车的5%。

计划中最全面的一项提案是将前十位汽车制造商划分为两个集团。

比亚迪、吉利和长城汽车不在这两个集团内,这些公司被视作“民营”制造商,因此没有得到与其他传统国企同等的政府支持。这些企业被认为是最具市场灵敏度及创业精神的中国汽车企业,并最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的大企业。无论如何,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地界定出整合所亟须解决的问题及立即实施措施的必要性。毫无疑问,决策制定者已经为中国的汽车业制定好了发展方针。借助此次经济危机的力量,中国政府将率领一场新的汽车革命。

罗威、谢祖墀、柯涛,2009年10月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