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就是危险与机会

也许你会问,我要寻找安全边际大的股票,也不能光等着股市暴跌。在股市没有大跌的情况下,如何找到安全边际很大的个股呢?

据报道,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正在推进成立一家新债券保险公司。纽约州保险业监管者已经发出呼吁,敦促该公司进入这一规模巨大的债券保险市场。

美国投资者担心MBIA及其他债券保险公司与高风险次级抵押债券相关的亏损,可能损及它们最高的AAA信用评级。

巴菲特表示,全球信贷危机为其保险和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造了一些新的并购机会,他感觉应投资于备受危机困扰的金融服务行业。

不难发现,当一家优秀的公司暂时出现问题时,市场担心这家公司解决不了问题,盈利能力会一落千丈,于是纷纷抛售股票,使股价大跌。股市上经常会有些资质非常好的公司,由于临时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或者比较大的问题,导致这只股票被市场抛弃。其实,这个公司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短期性的问题,然后重新恢复原来的竞争能力,它会继续顺利长期地经营下去。此时这只被市场抛弃的股票,就像一张被揉皱了、踩烂了、弄脏了的百元大钞,但它还是具有与原来一样的长期价值。

有首歌唱道:“阳光总在风雨后。”而巴菲特则发现,机会总在危险后。正如巴菲特所说:“优秀的公司暂时遇到困难,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这反而是巨大的投资机遇。”股价大跌会形成巨大的安全边际,是低价买入的良机。随着企业解决问题后恢复正常经营,市场重新认识到其长期盈利能力丝毫无损,股价将会大幅回升,让投资者大赚一笔。

巴菲特深刻领悟了危机的真正含义:危机就是“危”和“机”,危险和机会往往并存。有勇气又有智慧的人,才能从危险中看到机会,抓住机会。巴菲特几乎所有的重仓股都是在某个公司遇到重大危机的情况下趁机低价买入的。在GEICO公司面临破产时,巴菲特低价买入,20年盈利50倍。其中一个著名的投资案例是美国运通银行。

美国运通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大的银行之一。1891年它第一个推出了旅行支票,使人们不带一分钱现金就可以周游全世界。1958年它又第一个推出了信用卡,引导了一场信用卡取代现金的革命。到了1963年,美国运通卡已经发行1000多万张,运通的旅行支票也在全世界流通,就像货币一样通行无阻。当时这家银行在美国的地位有些像现在的工商银行在中国的地位一样强大,但是后来遇到了大麻烦。一家规模很大的企业叫联合公司,用一批据称是色拉油的货物仓库存单作为抵押,从美国运通进行贷款。后来联合公司宣布破产,清算时债权人想从美国运通收回这笔抵押的货物资产。

1963年11月,美国运通调查发现,这批油罐中只有少部分装的是色拉油,大部分是海水。银行遭受了重大诈骗,损失估计达数亿美元。如果债权人索赔的话,可能会导致运通资不抵债。这个消息让华尔街一窝蜂地疯狂抛售美国运通的股票。1964年年初,短短一个多月,美国运通的股票股价就从60美元大跌到35美元,跌幅高达40%。巴菲特专门走访了他的家乡奥马哈的餐馆、银行、旅行社、超级市场和药店,发现人们仍旧用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来结账。他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与当时华尔街的普通观点大相径庭:这场丑闻并没有打垮美国运通,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仍然通行全世界。在全国范围内,它拥有旅行支票市场80%的份额,还在付费信用卡上占有主导的市场份额。

巴菲特认为,它这次遭遇巨额诈骗,只是一次暂时性损失而已,长期而言,没有任何因素能够动摇美国运通的市场优势地位。于是,巴菲特决定大笔买入。1964年,他将自己管理的40%的资金用来买入美国运通公司的股票。后来诈骗犯被抓住并起诉,美国运通也与联合公司债权人达成和解,继续正常经营。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了3倍。在5年的时间内股价上涨了5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