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如厕”趣谈

皇帝家的人,也是凡夫俗子,吃喝拉撒,少一事都不行。皇帝家的人,富有天下,如厕自然也要有一番讲究,下面搜集趣事数则,大略可以看出皇家在这件俗事上是如何讲究的。

《世说新语》载: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新婚之夕,头一回使用公主专用的厕所,看见里面有一只漆箱,箱内盛着干枣,以为是如厕时享用的小吃,虽然觉得奇怪,但是考虑到皇家的规矩必然与众不同,便老实不客气地将枣全部吃光。完事后,侍婢端来一盘水,还有一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感觉规矩奇怪,但不敢露怯,把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群婢掩口而笑之”,让他好生纳闷,一问才知道红干枣是用来塞鼻以防臭气的;澡豆是用来净手的,相当于后来的肥皂。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蜀中,将蜀后主孟昶皇宫里的珍宝器物全都运回汴京(今河南开封)。有一次,赵匡胤发现器物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甚觉可爱,放在桌上把玩良久,却不知是什么东西、有何用途,于是将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询问。花蕊夫人说:这是先王用过的便盆啊!赵匡胤大吃一惊,说:“使用如此华贵的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当下就将便盆击碎了。

古人如厕时,长期用木片、竹片擦屁股。《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使用,并用面颊检验是否光洁滑爽,堪称礼佛的楷模。但他不修政治,弄得境内民怨沸腾,终究免不了亡国亡身,佛祖也保不了他。元朝时,如厕已经开始用手纸,这就方便多了。《元史》载,元成宗的母亲伯蓝也怯赤为太子妃时,对婆婆孝顺有加,“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什么意思呢?婆婆上厕所时她也要忙前忙后服侍,还要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才敢交婆婆使用。媳妇对婆婆体贴入微到这种程度,在贤德媳妇中大概也是不多见的。

乾隆皇帝一生以雅人自命,出恭也要讲究一个“雅”字,不事奢华,但要求无臭无声。“皇帝放个屁,下面唱台戏”,这事难住了许多宫里人,大家拍破脑袋终于搞出了一项小发明:在恭桶下面铺一层厚厚的檀香灰,秽物一入,香灰腾起,自然掩盖,既无声亦无味,完全可以满足乾隆的要求。

慈禧太后一生专在奢华上下工夫,甚至不惜挪用军费白银以供享乐,其出恭用品自然不能太简单。清代皇帝、后妃们的便器称作“官房”,慈禧的官房用檀香木做成,里面放有干松香木细末。官房由专职太监保管,每次传“官房”都是一件大事,几个宫女分头准备,一个去叫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太监要把用绣云龙黄布套裹着的官房顶在头上送到太后的寝宫门外,再由宫女捧着送进净房,完事后,再由宫女捧出去,交给太监,太监仍用布套包好,举到头上顶出去,清除秽物后,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细末备用。慈禧被八国联军所逼、西逃避难时,所带家用物品一应俱全,其中自然包括出恭用的“如意桶”。据清史家孟森所述:“如意桶者,便溺器也,底贮黄沙,上注水银,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外施宫锦绒缎为套,成一绣墩。车身亦套黄绒,而以缎贴里。”将水银注入便器,大概称得上世界一大稀奇发明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