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短暂而匆忙的,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命运之神就按下了他的生命倒数计时器,每个人都逃脱不了时间的限制,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命运之神用来度量你生命长度的那把时间之尺都是一样的刻度。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时间滴滴答答地流逝中走向终点,没有人能够逆转这个过程,即便认为自己功劳盖过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的秦始皇也不例外。他曾命徐福到东海去寻长生不老之药,结果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名震寰宇,文治武功都成绩辉煌的汉武帝也曾让道士为自己炼不老金丹,结果却让后世之人耻笑。即便是在科学如此发达的现代,也没有人能够改变自身的这种命运倒计时。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这正是自然最公正的地方。任凭你再大声喊“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日渐微弱的回音。每个人在人生得意之时,纵情于他人的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之中,人生似乎如此美好和永恒,都想永远沉醉其中,不愿醒来。但人生总不是尽如人意的,接踵而来的灾祸又让他们要死要活,痛不欲生,沉浸在绝望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这样的生命是肤浅的,只能体会到那种简单的刺激和醉生梦死,而不能领悟到生命的厚重和广博。
我们虽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开拓生命的宽度和深度,这才是一个人一生最珍贵的收获。我们最终都将死去,但不要在贫乏和肤浅中死去,那样你将带着失望和痛苦离开人世。只有在寂寞中体会到生命的丰富和深刻,才能带着满意和欢愉离开。这才是生命最好的结局。
明朝时,一个叫董京的人在京城做官。某年,山东大旱,朝廷派他去山东抗旱赈灾。到达山东地界后,他发现灾情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严重得多,人们夜不闭户,因为家中所有能换粮食的值钱东西都已悉数用尽。他在巡视灾情时发现,由于粮食耗尽,许多人家竟一起枯坐家中等死。惨烈的灾情让他震惊不已,他来不及安歇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抗旱赈灾的工作。严重的灾情不停地催促着他,让他不敢有半点懈怠。他常常天没亮就开始了救灾工作,晚上则非把当天做的事总结一遍并安排好明天应该重点去做的事才肯休息。在他的全力投入和拼命工作下,灾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和缓解,一场大的社会动荡就这样被成功地消除了。
回到京城,许多了解他办理赈灾事务的朝廷大臣们主动为他请赏,他的功劳很快传遍了朝野上下。然而,当朝廷给他加官晋爵之时,他却向皇帝呈上了一道揭发自己的奏折,称自己曾截留过朝廷下发的救灾银两。虽然这批银两仍然用在公事上,但他还是表示,愿意向朝廷偿还这批银两,并希望朝廷将这次的赏赐收回,以便自己将功赎罪。这件事很快就成为满朝文武议论的焦点,许多官员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本该受功得赏却主动去揭自己的伤疤,真是难以理解。对此,董京这样解释道:“山东大旱下,民间的惨状让我为自己过去曾截留救灾银两而悔恨不已。我当时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银两都是救命钱,少一两银子都可能夺去一个人的生命,让一户家庭生离死别,因而深感自己的罪恶。如果我不把这件事说出来,我的良心一辈子都不会安宁。”
董京最终得到朝廷的宽恕。他日后更加勤于政事,时刻把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挂在心上,成了一个有名的清官,他的事迹也因此被传诵。
董京的生命因此而变得厚重。我们可以想象,在要不要揭发自己截留救灾银两这件事上,董京肯定在无数个寂寞的黑夜里辗转反侧、备受煎熬。他很清楚,如果自己揭发这件事,不仅自己的功劳将被朝廷一笔抹去,而且很有可能因此获罪,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样一来,本来是求得宽恕之举却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这个考虑让自己本来就负罪的心变得更加疼痛。夜越来越深沉,他的心也变得越来越孤独和寂寞。在这寂寞中种种思绪一起折磨着自己,让他的灵魂仿佛在烈火中煎熬一般。最终,在独自面对灵魂进行自我拷问下,他选择了公开一切。如果朝廷能原谅他最好,如果朝廷不能原谅他,他也愿意勇敢地去接受一切惩罚,哪怕是死。
董京的选择是难能可贵的,而帮他做出这一正确选择的就是寂寞。如果他的心腹得知他有揭发自己的念头,很可能会百般劝他不要做傻事,那他的意志将因此而动摇,也许他就选择了逃避,但他的余生都将生活在自责和悔恨中,难以从这种痛苦中解脱。
张玲报名参加了到偏远山区支教。在报名时,她就了解到要去支教的地方非常落后和闭塞,但她坚持去体验一下支教生活,为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他们渴望的知识,并相信自己能够挺过3年的支教时间。
当她来到支教地点时,才意识到这里的环境比她做思想准备时的猜测还要差。她刚来到学校时,竟一时无法让自己相信眼前的这个破旧民宅就是教室,而她的寝室则是附近的一个小阁楼。更让她没有料到的是,不同年级的孩子们都挤在这个狭小的破旧屋子里听课,无论她现在是在给谁讲课。
一开始,她怎么也适应不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她想回去,但又怕别人笑话。当初她报名的时候,身边就有许多人提醒她要慎重考虑,然而她还是毅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现在再回去,她岂不一辈子都要遭人耻笑吗?于是,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许多个夜晚,她都独自一人蜷缩在那个黑暗的小阁楼里。小阁楼四面八方比较空旷,没有多少人家的灯火。黑夜如漆,涂裹了整个阁楼,她内心不禁害怕起来。恐惧和寂寞渐渐从四周向她逼近,越逼越紧,像恶魔一样死死掐住了她的心。
这一切就这样继续着,直到有一天,在昏黄的灯光下,她看到了一篇正要批改的学生作文:张老师是我们最尊敬的人,她不怕苦,不怕寂寞,一个人守在这个贫穷的山区给我们上课,我要向她学习,长大以后也做一个张老师这样的人。
一字一字地读完这些稚嫩的话语,张玲的眼睛湿润了。她没想到,胆小、犹豫的她在学生眼里竟如此高尚,值得敬佩。于是,她坚定了自己继续待下去的决心。
第二天一早,她像往常一样按时起了床,然后就烧火、做饭,给学生们上课。不同的是,亲切、坚强取代了她昔日眼神里的那种凄苦和徘徊。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学生的事业中,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不知不觉中,她已习惯了这里的支教生活。她喜欢静静地批改学生们的作业,喜欢每天及时总结工作,喜欢一个人安静地思考、写作。她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是如此宁静和美好,山是那么挺拔和刚硬,夜晚的星空是那么静谧和悠远,田野的色彩每月都在变换,就像一个喜爱换穿鲜艳衣服的小姑娘。
张玲就这样学会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她不再感到寂寞和害怕,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美好和有意义。她的生命也因此多了一份常人难以体验到的美。
张玲的心灵在支教的寂寞生活中得到了洗礼,她对于生命、对于美、对于快乐都有了全新的体验,她的生命也因此变得丰富和深刻起来。
寂寞的人精神是富有的,生命是厚重的。在自我的世界中,你拥有一片天,那里蕴藏着你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