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2)

对于一些来自贫穷地区的游客来说,贫民窟的外貌可能不会带来多大的“震撼”效果。它有点像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寮屋区,相比当年香港那些主要用木、铁皮搭成的栖身之所,这些用水泥砖头砌成的房子,可说“美观实用”得多。

参观的路线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哪些地方可以拍照,哪些地方严禁摄录,导游都有明确提示。穿过一条又一条的小巷,感觉有点像昔日色彩缤纷的九龙城寨。头顶到处是杂乱无章的电线天线,衬托那蓝天白云,红橙黄绿的墙壁,竟有另一种美感。我们唯一到过的室内地方是一所义工办的学校,走到学校天台,有个女人摆了一张长长的桌子,卖自制的手工艺品,身边的婴儿车里躺着还含着奶嘴的小孩。

贫民窟基本上是个自给自足的小区,有商店、学校、街市,甚至公园。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房子像积木般沿着山势往四方八面堆,好些房子和 Leblon 海边那些富人“公平”地享有相同的山景与海景。团友中来自欧美的游客大部分是年纪比较大的,看到那偌大一片穷街陋巷,不时发出感叹之声。带队是一个热情的女导游,戴着一副太阳眼镜,白色运动帽,穿一件吊带背心,似乎相当享受韩国摄制队的拍摄。一团人就在烈日下,在可以鸟瞰贫民窟全景的平房天台上,看着她接受电视台采访,她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接近半小时后,才带我们离开,继续行程。

4个小时的行程,看到的自然是浮光掠影。与里约友人聊起,说贫民窟衍生的种种社会问题才是重点。他说即使像他这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不敢随便走进这充斥毒品、枪械、黑帮的九反之地。政府不是不想解决,只是束手无策。我在圣保罗市时,友人就不敢把车开进贫民窟范围内,只能在外围绕道而行。

他们说其实现在的贫民窟生活已有所改善,不只有水有电,还有学校等各种设施。我们在天台参观时,还目睹下面另一天台的男人赤着上身,悠闲地躺在一张沙滩椅上,喝着酒,抽着烟,旁边伴着一个灌满水的小型塑料游泳池,果然有巴西人精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