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怪物父母的前世今生(20)

市场开始瞄准银发族。2007年4月,大阪有一家小出版社叫140B。这家出版社,专门打70代的主意,也就是活在战争时期,战后支持日本的70代老人。他们出版的《70丸》杂志,名下有一句宣传文案,“活着又会笑的70代才是胜利者。”

当了23年编辑的中岛先生,把读者的年龄层锁定在70岁以上,会不会太高呢?

“市场上没有一本这样的杂志,的确,现在有不少以高龄者为目标的杂志,都会介绍高价的海外旅行、餐厅、理财方案等,但贴近生活的情报,如一个下午的短旅行,可以去哪儿?这些信息是缺失的。”中岛先生说。出版后,收到不少读者的响应,说退休之前一直都在海外,没有时间在日本,请杂志介绍一些关西人都会佩服和觉得值回票价的自助餐;也有前大学教授想再上课,想重回教室做学生,请编辑部提供一些大学或自治体会对外开放的讲座或研究会的资料。

除了排版简单、重量轻、字体较大之外,这本杂志更多地介绍一些古书专门店,还提供一些大阪的乌冬店和神户的蕃茄牛肉饭店。创刊号的专题是“如何建立一个无障碍的生活”。

“可以快乐地、有尊严地生活是我们做这本杂志的目标。如果70岁的老人家多点时间上街,社会一定会显得有元气一点的。”中岛先生说。这些面向老人的杂志,大多由地方(非东京)的出版社提供。但由于市场真的太小,不少老人生活志都是免费杂志或由非营利组织推出的,如果一期有6 000本,便算是中小型商业杂志的印量。由于市场、编采人员和专门的广告

营销人员不能配合,有很多以银发族为目标读者的杂志都做不下去。

说:“一个人60岁过后,可以活自己想活的生活。退休后的人生,是可以幸福的。”

只是,彻头彻尾的市场主义,也够明码实价,有市场,社会才会对老人家好,那么,没有市场价值的老人,又是不是可以安心地死去?

有多少钱就有多少尊严

作家龙应台在专栏中问过,“香港有没有些给老人看的电影和娱乐?”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香港的老人好像什么都不用做似的,他们没有消费能力,因此电视节目不是拍给他们看的,连新光戏院都快撑不下去了。似乎香港老人最大的“娱乐”,就是等死。香港、台湾的选举要走大潮流,要“Change”,要年轻化,就连最保守的亲政府政党,那个曾经当过政治助理的候选人都忽然偶像化,以侧田的年纪,穿上棒棒堂威廉和阿纬才会穿的衣服拍广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