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奚淞主编《雄狮美术》,《汉声》诸君经常下乡,有时云门巡演,我也请假,课上得断断续续。一九七六年,蒋勋从巴黎回来,只上到最后几堂李义山。但住在光复南路的俞老师有时也会在晚上穿过忠孝东路,到延吉街巷弄里的《雄狮美术》,找他“聊天”。至于比蒋勋早两年从伦敦回来的王秋桂,老师没让他参加我们的“补习”,直接把他送到俞大维先生的书房。
记得有一天,又只剩我一个人上课。讲到唐太宗,老师说“有容乃大”,顺手拈起一张碎纸,用秀丽的钢笔字写下那四个字,略略顿一下,把下面四个字也写出来,“无欲则刚”。
云门的工作让我常觉不胜负荷,一夜在他家书房,忍不住就跟老师说我想把舞团解散。温雅和悦的俞老师敛起笑颜,“你这么年轻,只要做下去,一定看得到结果。我年纪一大把,身体也不好,看不到那天了,还是愿意尽我的力量来鼓舞你们!”老师拍桌怒斥:“不许你解散!”
星期三上午聚会断了,我们仍然继续上课。老师找我们吃饭,找我们看戏,继续让我们从他的谈话里学习。不见面的日子,甚至刚刚分手才回到家,老师的电话就来了,谈他读到的书、看到的戏、想到的事,或者刚刚没讲完整的观点。每个人都常接到电话,常近午夜,可以聊到一两点。马友友首度来台演奏,老师大为激赏,讲了很多天,顺便又为我温习了《齐物》中的“天籁”。
俞老师逝世后,很久一段时间,我在睡梦中,仍然听到电话铃声,挣扎着想起来接电话。
老师离去后不久,蒋勋说,我们都不如俞老师,也做不成俞老师,但是大家努力,加起来的力量,希望能多少弥补老师留下来的空缺。
三十年,社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大家都努力,但是力量不断被抵消,很难累积。俞老师留下的那个空缺仿佛愈来愈大。
怡太旅行社已迁移,老楼房拆除改建,经过馆前路四十号旧址,我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彼得三度不认耶稣”的故事。
写于俞大纲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暨百年冥诞
原载于《联合文学》二○○七年五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