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行吟--《流浪者之歌》编作源起(1)

菩提伽耶行吟--《流浪者之歌》编作源起

我不知“菩提伽耶”这名字何时驻进我脑海里;这几年来,却时时渴望去这个地方。去做什么我也不明白。只晓得佛陀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暑假到临,在《红楼梦》公演的忙乱中,我匆匆订下机票。仍然不知为何一心一意想去。

载客的小发财车挤出伽耶城垃圾如山的街弄。颠簸二十分钟后,一片绿林迎面拂来,林后一弯泥河静静流淌。对岸山峦如墨,不高,却是危岩险峰,气势万千。小树林草皮上,孩童嬉戏,小马窜跃,系着金铃的小羊咩咩追寻母亲。我心头一震,终于来到法显和玄奘到过的佛的净土!

菩提伽耶是只有一条泥路的村落,小店和摊贩依着大觉寺聚集成市。初建于六世纪,叠石成塔的摩诃菩提浮屠高达五十米,由庙院拔起,直升蓝天。浮屠背后,两千五百年来第四代的菩提,树干无限延展,枝叶扶疏地护卫众生。树下佛陀正觉的金刚座,如今围起了栅栏。栅栏外深黑的石块上雕出佛的足迹,足形蓄水,浮着供养的小花。四际走道铺着白色大理石。挂单的各国僧人和朝圣香客便在栏外席地趺坐。朝圣团在僧侣领导下唱合诵经。经文空隙间但闻远远近近的鸟鸣。

午后,我常坐在庙外尼连禅河畔发呆。季节风带来丰沛的雨水。然而,泥褐的河水看上去似文风不动,时不时啵啵冒起大水泡,提醒人们河底激烈流转的生命。

佛陀当年看到的尼连禅河,也是这样流动的罢。就在对岸林子,出家的悉达多太子苦修六年,日进一麻一麦,终于形销骨立,同时意识到热烈渴求悟道的欲望正是他得道的最大障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