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怂”冯小刚(2)

与媒体这种别有用意的炒作恰恰相反的是,冯小刚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是一个待人非常随和、客气的人:感情丰富、性格外向、好热闹、自来熟、健谈,还有点爱咋呼事,心表如一、言行一致,喜怒哀乐与个人好恶全写在脸上。对待那些他认为某些方面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他的神情和用语不仅是谦逊的,甚至是有些谦卑的--该奉承就奉承,但马屁拍得委婉,措辞颇有分寸,并不见得有什么阿谀的酸味;该直说就直说,话出口往往都是转折句势,“但是”后面的高调肯定不仅主动给对方留够了台阶,甚至还会让人觉得有名贬实褒之意。这就让那些和他交往的人不仅容易接纳他的为人和言行,而且在与他对话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居高处的感觉。仅在冯小刚早期的三部贺岁电影中,就可以从那种京味调侃里头体会出他独特的语言编织能力和对人心理准确的揣度。

我不认为冯小刚的此举此言是一种“装腔作势”。相反,这是他内心活动、性格和为人处世原则的真实写照。冯是个比较张扬的人,他有内秀和心机细腻的一面,但从其为人的本质上讲,仍然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家伙:即不是那种心思重重、城府颇深的人,也不是在人前刻意端着架子、习惯“装”的人。除了早年生活环境对性格养成的影响之外,冯小刚初入影视文艺这行时的处境,也是促使他一贯保持这种随和、谦恭态度的主要原因。

冯小刚为之奋斗二十多年的这个行业,是一个极其讲究门第与身份的圈子。“野路子”出身的他,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很不利的地位上--没有“学院派”的正经名分,早年经常被当做“外人”看待;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师承情面和裙带关系,既得不到来自师长和师哥师姐们的照顾,也得不到来自上级的垂青。他所依靠并借助过的朋友,在相识之初,各自的身份和位置大都明显高过他--不是专业科班出身(比如姜文和冯太太徐帆都是中戏表演系本科毕业生、话剧演员),就是已经小有名气(比如已经崭露头角的葛优),或小有所成,或早已名扬四海,更不要说韩三平这种人人巴结的权威人士了。

由此可以看出,冯小刚早年的奋斗过程是一段相当坎坷的经历。冯的谦虚也好、客气也好,本身就是对自身定位做出的最合理判断。

“野路子”出身这个背景,也让冯小刚遭遇过许多不平,尤其是行业内部一些专业人士对其电影作品的责难、非议、排挤和某种形式的冷漠。相对于外界的批评和质疑来说,这种来自内部的斥力更让人感觉敏感和寒心。直到现在,冯小刚对这些过去的磨砺多少还有些耿耿于怀。但在另外一方面,这点又使他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人缘关系的重要,特别是在自身力量并不雄厚的时候,他更需要朋友特别是同行中的盟友给他带来的推力和温暖--在这个圈子里有人看不上我、挤对我,但同时也有人支持我、拉着我,只要后一种力量的声势逐渐壮大并压过前者,我就能站稳脚跟,继而大展宏图!

不得不说,冯小刚不仅是个“狗怂”的人,也是个聪明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