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素书(28)

上海是个大城市,粮食供应历来是个大问题。上海解放前由于遭到长期围困,粮食一度紧缺。人民政权成立后,想尽办法解决粮食问题。上海投机资本家意识到这一点后认为——刚刚建立政权的共产党手中绝对没有那么多存粮来平抑粮价。于是,投机商人开始操纵市场,大量囤积居奇,企图以此挑战人民政权。1949年夏,上海的粮食价格大涨,涨幅已经超过一般商品的一倍到两倍以上。

粮食价格的上涨,不但可以影响工业生产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还可以造成人心浮动,影响新生政权。在这种危急的形式下,此时临危受命的陈云经过冷静仔细的计算,确定了上海每天粮食供应的上限为300万斤。他同时计算到了上市面粉可抵80万斤大米。而普通市场在战乱时期都存有应变粮,这些他也计算进补充粮食缺口。

陈云考虑到上海周边都是产粮区,七月底江苏的早稻便可以成熟,而且价格比上海低,于是他立即组织人员收购江苏的大米,运到上海,供应市场。接下来,他便组织政府人员从各产粮地区配售大米,每月配售3000万斤,每天100万斤。他还通过规范、整顿市场,使上海每天能自由上市大米80万斤。为了万无一失,陈云还从东北、华中调来1亿多斤粮食,然后,在九、十两个月每月供应市场6000万斤。一开始,投机资本家见政府运来粮食,便组织高价收购,企图把共产党调来的粮食也控制在手里。当他们手中囤积大批粮食时,才惊慌地发现,共产党组织的粮食供应源源不断,并且用平价销售,他们高价收购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只能低于市场价售出,大部分投机者因为他们的投机行为而倾家荡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