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真诚、付出、不索回报(38)

毫无经济收入的孩子们自然都会把这一“光荣使命”无比郑重地交给父母。捐多少是次要考虑的,留给父母们的难题首先是:要不要给孩子争这个“面子”?

而我最想知道的是,如此一来,我们到底在鼓励什么?我们希望弘扬什么?我们的愿景到底是什么?我们目的又是为什么?

后来听说,有小学生一下子捐出上万元……

上大红榜第一位,得到很多“红花、红旗”,学校、班级表扬,总结大会上可以上台发言,作为“典型”用来教育其他孩子并让大家向其学习……

不值得思考吗:

学校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成长导演了怎样的一出戏?

戏中的孩子们在表演什么?

家长花巨资为孩子“买”回了什么?

孩子们从中收获了什么?

……

折回头再来说那次讲座结束时,我告诉那些同学,即便是单从付出金钱的角度,如果你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你身上仅有的5元钱,和那些钱包里有1万元而仅仅抽出了100元的大款相比,他们多过你20倍的付出,也绝对不比你真诚、高尚及纯粹到哪儿去。

我当时反问他们:“你们真诚地想为同学们做点贡献,那可不可以在上课之前早点到教室,擦擦黑板,扫扫地,抹抹桌子?”

其实,当你在途中顺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忙推一把正在上坡的三轮车、放学时一一关上教室的窗户和电灯等,这都是“力所能及”的付出,只要一切发自内心,真诚地“尽力而为”就很好。

四、付出,在现实中的拷问

假如你对上述关于“付出”的诠释有所触动,那不妨趁热打铁,继续反思现实中没能成功的一个个“赢得”:

先说爱情吧,比如,当你爱上了一个人,并真诚地希望能让对方幸福快乐,在也许“漫长的”追求过程中,甚至在成功追求到之后,你真的一直都在默默地、毫无保留并全力以赴地扞卫着那崇高的愿景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