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让你和宇宙成为一体(1)

 宗教和科学不是对立的,它们总是抱有同样的任务,去揭开自然之谜、宇宙之谜、人类之谜,但是宗教永远是先行一步,而科学在不断跟进,求证着宗教已经证实的事物。

埃德温·阿若德语录:

我常说,而且将一直这么说,在佛教与科学之间存在着一股智慧的粘合力。

爱因斯坦语录:

如果说有哪个宗教可以应对于现代科学的要求,那一定是佛教了。

艾基尔顿·巴普铁斯特语录:

在面对原子方面,科学不能给人以确切的保证,而佛教完全可以应付原子的挑战,这是因为佛教超凡的智慧始于科学所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地方。这对从事佛学研究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通过佛教的禅定,原子的成分构成物质的过程,便可如实看到或觉察到。而物质的生与灭所引起的忧伤与痛苦均源于所谓的“灵魂”或“梵我”等法执之妄见,这便是佛经里所阐述的。

前面我已经写到,秘密早已不再是秘密。在这一章节里,我想谈的就是影片《秘密》中所揭示的曾经秘不外传的“吸引力法则”其实在许多历经2000多年的不同的宗教圣典中都有过启示,比如《圣经》——

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路加福音11:9-10)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旨意被召的人。(罗马书八章28节)

耶稣回答说,你们当信服神。我告诉你们,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11:22-24)

也许耶稣或者《圣经》的作者没有听说过“吸引力法则”这一术语,但是毫无疑问,《圣经》中的这几段教诲颇有“吸引力法则”的特色。圣人教导我们,只要你诚心索求,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你不仅要索求,还要充满信心,没有疑惑,只要有信心,你就能得着。

圣人启迪我们要有信仰,信仰让我们生活有目标,人格更高尚,心境也更纯净,人生也更加幸福。信仰,让我们与上帝接近,让我们和宇宙同频共振、能量相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在中国的佛教和道教领域,更是推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说。圣严法师在他的著作《学佛群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6页)中阐述了人体官能通过心念能够和宇宙的磁力与电波接通,说的就是“吸引力法则”。

信仰能够使人做到天人合一,从而感召宇宙。我周围凡是没有任何崇高信仰或者对信仰不坚定的人,因为自己挣扎在与宇宙闭塞的世界中,所以他们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感情上,遇到求而不得或付出多于收获时很容易痛苦;遇到不顺时容易有受挫感,对未来有不安全感。

运气好时踌躇满志,运气不佳时则容易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会逞强,容不得被轻视或小看。

会轻易评价某人某事,并带有个人喜恶和偏见,甚至会出言不逊。

和人相处可能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也会“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容易翻脸。

会为一点利益而去争,把得失看得比较重,也可能不屑于占便宜,但是绝对不能吃亏。

会虚荣,比如为了面子给自己粉饰一下,以博得别人的重视或羡慕。

时运不济时很容易接近《易经》、佛教之类,但是是为了消业积福、扭转命运,而不是为了发菩提心。

其实,烦恼都是自找的,正如《太上老君感应篇》第一句话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烦恼本无,都是我们自找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是,一旦接受了信仰的教诲,意识到人和宇宙一体,宇宙具有智能化、人格化特征,可以给你所需要的一切,那么上述的情况就会消灭掉,至少会去掉很大一部分。这是没有信仰的人尚且意识不到的。这需要过程,根器不一样,悟性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