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华严经》
【译文】:比如有人被大水漂流,因害怕淹溺不饮水而渴死,于佛法不亲自修行,就算懂得再多也是如此。又比如有人安排下美食,自己饿着肚子却不吃,于佛法不亲自修行,就算懂得再多也是如此。
南怀瑾先生指出,上面这段经文就是要让人们明白:“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建筑在理论这块奠基石上的艺术品”、“实践是人类生存的一副骨架,而理论只不过是骨架上的血肉”这样一些道理。他还引用荀子的话进一步阐明知与行的关系,即:“不闻不若见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句话的大意是:不听不如听之,听之不如亲眼所见,眼见不如认识懂得,认识不如亲手变革的行动。学习达到了会干、会做的程度,就到头了,会做、会干就意味着认识了、懂得了。
纵观历史上那些石破天惊、千古流芳的诗人,战功赫赫、名垂青史的军事家,为民造福、硕果累累的科学巨匠……他们之所以成功,无不因为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如果没有司马迁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没有他的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哪里会有历史巨著《史记》的诞生?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潜心钻研,没有她含辛茹苦、反复试验,哪里会有化学新元素“镭”的发现呢?
一个北方人生活在长白山下,吉林;另一个南方人生活在黄山附近,安徽。相距五千里,在一个偶然机会,他们相遇了。
南方人和北方人都穷困潦倒,也都仇视那个穷困潦倒的故乡。他们不得不外出谋生,一个向北,另一个向南,就在山海关的一个车站上等着发车,两人唠得挺投机。都是穷困,都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穷。于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们长白山,富裕得很呐,别说关东三宝,就是细辛、五味子之类的药材,漫山遍野都是,足够养活那一方黎民百姓。”另一个也不甘受贬:“我们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别说风景了,单是灵芝、黄山茶,只要盯上了,吃穿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