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千世界(13)

“理”则是抽象之概括所凝成的一个“Form”,这Form是经由一主体的对象化活动所推开出去而成就的一个第三者、代理者,依此而成就的一个“Pattern”。这样一个Pattern是超乎历史之上的一个典型,它因为其对象化而成就其超越性,此与历史的发展有其断裂,彼以其断裂而成就其超越之对象性,以此超越之对象性而保障其本质。

12月4日

如果齐整可以叫做骇人,那这样的齐整可也真是害人的。日本人的“仪式化”形式,使得人们真就在仪式化中寻觅其本质,借用这样的本质让自己的生命寻得一种确定性,在确定性中找寻到所谓生长的可能,即此叫作自由。

论语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的首出性是值得重视的,但日本似乎应是另一种读法,“人而无礼,如仁何?人而无礼,如乐何?”中国的乐感文化,身心一如,一体之仁,到了日本似乎成了礼仪文化,以身控心的状态。当然在以身控心前可还加上一句“以礼控身”。

仪式是如其仪而成就其式,就此式而成为一个可以保障本质的东西。这是从仪而入礼,由“礼”而保此“理”,再由此“理”而保其本质。

仪式性的究极较近乎官师一体,并往而上升之的道与神之为一体,神道可以就这样来了解。当然神、道之合为一体,极重要的是,神、道、“仪”,这仪式使得神道合为一体。

中国是道、德之合为一体,并下而探论之,与仁义通而为一,在这状况下天人合德心物不二、人己为一。这是从天人同质、同气而往同德上转,我名之曰,“道德礼敬的传统”。此不同于日本之为神道仪式的传统。

12月5日

江湖道义、人间情义、社会正义、国族大义,这表述着四种不同的构造方式下四个不同的义理。在四种之外有一种更为根本的是自然天义。彼此交错纠结,纷然而成。

墨家天志、尚同、兼爱等思想最切于江湖道义。这样所构成之总体稳固但生命气力看似蓬勃,其实只是泛在外头得一个气氛,已经受不起冲击。因为他所依据的是血气的贯通,而无调适而上遂的真理,虽或亦名之为真情、真理。但因无调适而上遂的力道,因此必然下萎而成情气,甚至为情欲所染而不知,即如水浒传梁山泊打着替天行道之口号皆非正格,而只是面对不合理之黑暗的另一个对立而已,这是值得注意的事。

12月6日

话语系统的集中、意志的集中、力量的集中,这便造成一种权力酖酖话语酖酖意志的一体化结构。法西斯、纳粹、一切集体主义、一切宗教之构成就像这样子。

又当话语系统可以归到一无言之言的秘语(神圣符咒)时,它有一种更大的方便性在,这便是一切宗教求方便所常有的简易法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