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心相印(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幸得慧能法师惠能大师(638~713),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勘破了此中蔽障,还得一片清楚明白!菩提只是个净洁明白,哪来个树,明镜更只是个当下,即寂即照,了无挂碍,何得个台呢?

“物”,话语的对象物不是物之本身,物之本身是个“真空”,是个“真空”方成其“妙有”。

放下了,没有物累了,只是个“如”,尘埃何在!即如尘埃,已非尘埃矣!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601~674)生于隋仁寿元年,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俗家姓周。要徒众对着神秀的诗偈柱香礼拜,依此修去!却又召来神秀说你未见自本性,你对自家真实本性没有体会。

“修”是“修”,“见”是“见”,“修”了不一定“见”,“见了”还得“起修”。

“修了”虽仍未见,但总利益众生,利益众生,亦不枉然。

“见了”还得起修,起修忍持,方是佛道。“见了”却自放了,还是未见。

五祖弘忍就担心这事,看了慧能的诗偈,既怀欣慰,还得让人擦去!是啊!擦去了可好,正因擦去了,才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哀”!

佛心何异众生心,一念觉,这众生心即是佛心!

即此佛心,一念不觉,亦成了众生俗心!

圣俗之际,还此一念尔矣!

启请佛心,妙生流泉!佛心如如,流泉涓涓!

丙戌之秋(2006年10月2日)于台北元亨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