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时,父亲病逝,从此家境变得艰难起来,朱熹不得不投靠到父亲的朋友刘子羽门下生活。后来,为了维持生计,他以教师为职业,但教师的收入极其微薄,家里仍然是一贫如洗。尽管常常揭不开锅,但他却以苦为乐。学生看到老师生活如此窘迫,就把煮熟的米饭,熬好的菜汤端给他吃。
朱熹以教书为职业,但仍刻苦学习。他父亲的朋友们大多是有学问的人,家里藏书很多,朱熹由此得到了充分的读书机会,凡是书房里有的书,他见一卷读一卷。
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朱熹考取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可他仍感到自己学问不足,决心拜一位最有学问的人为师。
当时,福建延平有一位远近驰名的学者李侗,几年前,朱熹去同安县任主簿的途中,曾去拜见过他。李侗知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朱熹非常渴望得到这位老师的指导。于是,朱熹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决心步行去见李侗。当时李侗在延平,朱熹在崇安,两地相隔几百里,山水阻隔,路途艰险,可是一心一意拜师求学的朱熹也顾不得这些了。他觉得这样做,正是表达自己的诚心诚意。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朱熹疲惫不堪地到了延平。
当天夜里,朱熹来到了李侗的家。为了不打扰李先生,朱熹就在李侗家的大门外打起盹来。清晨,李侗出门散步,见在路边打盹的是曾来拜访过自己的朱熹。急忙问道:“朱进士,你从哪里来,怎么睡在这里?”朱熹听见李先生问他,急忙整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地给李侗行个礼,说:“先生早晨好,我从祟安来。”“你是进士了,为什么不坐轿乘驮?”李侗有些吃惊地问。朱熹诚恳地说:“我是特地来拜您为师的,怎能骑马坐轿呢?请收下我这愚鲁的学生吧!”朱熹的话语真情切,诚意感人。“先别说什么拜师,快到家里去。”李侗把朱熹引进家门,让他洗漱就餐。
朱熹换了衣服,吃了饭,精神倍增,就滔滔不绝地同李先生谈论起禅学来。李侗见朱熹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就严厉地批评说:“你谈的都是些空话,现实问题却懂得很少,这样求学不行啊!”说罢连连摇头不语。
朱熹一听这话,“扑通”一下,跪在李先生面前,说:“李老师,您说得对,从现在起,我就改掉夸夸其谈的毛病,请收下我吧!”李侗见朱熹说得很诚恳,又愿改掉缺点,就收下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