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下)——老子的哲学,兼论艺术
正如老子心目中的理想国是小国寡民,而他的治国方略却是为强大的帝国铺平道路一样,老子反对声色、否定感知的美学思想也积极地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这正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怪诞现象。正因为老子的思维不是属于那种管窥而锥测的一孔之见,不是那种画地为牢、势不可入的偏私之谈,不是属于人类有限而短暂的历史所形成的小慧智,他所论述的“道”是宇宙的无可穷极的大慧智,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文艺创作在内,是可以从他“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言说之中体会那种宇宙彻底的和谐的。而倘从和谐中生发出来的文艺,若真正体现着那冥冥中的道,那么,老子的哲学就不但没有起到反对声色的作用,反而在起着助长人类所创造的可视的色、可听的声的无形的作用。如果人类的技巧真正接近着那惚惚恍恍的道,那不正符合老子所反对的小巧而追逐到大巧了吗?
我们在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确没有看到一句赞赏人类所创造的美的话,即使第八十章中提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美其服”不是形容衣饰之文彩华美,而是“乐意其服”的意思,甘、美、安、乐四个字连用,是指在小国寡民之世,人们的知足常乐的状态而已。
在老子的心目中,人类之所以有了美丑之判,还是因为大道已废的结果。这美,和仁义礼法一样,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的存在,是因为有了丑、有了邪恶。老子所谓“大道废,有仁义”,在此也可以衍化为大道废而有美。
老子有感于东周之世社会的动荡、物欲的横流,对统治者的声色犬马之好可谓深恶痛绝。那檐牙高啄的宫殿,那妃嫔媵嫱的淫糜,那山珍海错的饮宴,那彩绘雕镂的装饰,那骏骥腾骧的猎射,那奇货珍玩的贪欲,是那样地背离着大朴无华的自然,背离着无私而覆的天、无私而载的地,这绝不是圣人之所愿;而且圣人知道,这些难得之宝是不值得珍爱的,这样百姓也不会因此而为贼为盗。而那些能诱发百姓贪欲的财货美色也是不值得张扬的,那么百姓便不会为之而心猿意马,想入非非。(《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三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所有足以使社会虚华的事物,都违背着“道”,违背着“大朴”,违背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