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说:“老臣没别的要求,只要求陛下快快下诏,把骊山囚犯和民工交给老臣,老臣好带着去迎敌。”
二世说声好,任命章邯为御敌将军,下诏大赦骊山囚犯,免掉民工徭役。然后大开兵库,让这些临时拼拢来的士兵拿走武器,跟着章邯,上前线杀敌。
章邯确有些能耐,挑选壮士,充任前驱,老弱派作后队,管理辎重,自己则稳居中军,调兵遣将。到了前线,又宣示军规,只能进,不能退,进有重赏,退则斩首。别看这些兵丁皆为临时拼凑而成的,不是犯人出身,便是年青壮士,最不怕的就是一个死字。又得了将令,都想着立功请赏,混出个名堂来,自然拼命向前,横冲直撞,呼啦啦杀入周文阵中。周文自东而西,一路并没碰到过硬对手,还以为秦人无用,起了轻敌思想。不料章邯兵到,势如潮涌,一时招架不住,纷纷溃退。
秦兵占得上风,军心大振,越加勇武,一个个斗志昂扬,杀气腾腾,将周军击得抱头鼠窜,七零八落,只得放弃函谷关,夹着尾巴逃命去了。
周军溃败,章邯收复函谷关,对于秦廷来说,可是个莫大鼓舞。不少热血男儿本以为秦亡在即,自叹生不逢时,很是懊丧,这下也重新振作起来,觉得应该挺身而出,为国效忠,建功立业。连李斯儿子李由也找到父亲,要求奔赴前线,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李斯已非热血青年,头脑还算清醒,不像李由这么冲动,很不情愿儿子到前线去送死。秦朝民心丧尽,天下已乱,二世又如此昏庸,伸着个脑袋任赵高摇,朝廷被搞得乌烟瘴气,恐怕已维持不了几天。
李由却有自己的想法,说:“国家之所以弄到这个地步,罪魁祸首就是赵高那狗日的。他把二世逗得团团转,连身为丞相的父亲您都难得挨近二世,在他面前说不上话。秦国要想重振雄风,只有先把赵高干掉,真正由父亲来主持朝政。可现在二世正宠着这小子,干掉他根本没这个可能。我的意思是,趁现在国家危难之际,我出去服役,报效国家,同时也可拉出自己的队伍来,待条件成熟时,再回兵咸阳,清君侧,杀赵高,把朝政交到父亲手里,这样秦国也许还有救。”
这倒也不失为曲线救国的良策。李斯深知兵权的重要性,自己就是没掌握军队,赵高才不怎么把你放在眼里,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说当初为赵高所迫,假传诏令,立胡亥为皇,一直觉得很对不起始皇,也想将功补过,减轻点心头愧疚。如今儿子有这样的想法,李斯还能说什么?也就同意他从军,上前线去。还给章邯打招呼,好好管教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