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为什么能说服吕蒙退位让贤(3)

前面说过,就都督的继任者的常规标准而言,陆逊根本没有任何可能。但在目前的特殊情况下,陆逊的极端劣势,反而变成了最好的优势。他越是少不更事,越是默默无闻,就越是能够麻痹关羽的头脑,就越是能够蒙蔽关羽的判断,从而也就越适合接替吕蒙的都督职位。

这一点能够成立,是基于这样一个大前提:关羽确实勇猛无敌,除了使用骄兵之计,没有其他任何替代办法可以击败他,并夺回荆州。而要使用骄兵之计,就必须找一个让关羽十分轻视的人来接替吕蒙。

都督的职位谁不稀罕呢?吕蒙怎么可能心甘情愿、主动退位让贤呢?

但陆逊掌握了他的命脉或软肋。关羽作为一个外部的权威,对吕蒙具有极强的恐吓效应。吕蒙根本不敢面对面和关羽硬抗。孙权也早已下了严令,要吕蒙取回荆州。不听孙权的话,吕蒙就可能被杀头,难逃一死;听孙权的话,和关羽火拼,也不是他的对手,必然成为他的刀下之鬼。在这极端的矛盾中,吕蒙内心产生了极大的不协调,他只能通过装病来暂时逃避,获得片刻的心理安宁。

陆逊懂得运用组织外部权威的影响力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他提出的办法,正好可以卸去吕蒙的心头重担,也有可能解决悬而未决的荆州问题。吕蒙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所以,吕蒙就这样被陆逊说服。他当即回去面见孙权,主动提出辞职。孙权虽然惊讶,但吕蒙如出一辙地运用陆逊的办法,同样轻松地说服了孙权。

孙权按照惯例,询问继任人选。吕蒙当然是推荐了陆逊。由此,陆逊就一步登天,从一个默默无声的书生,摇身一变,成了镇守陆口的都督。

权威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内部的权威,还是外部的权威。在《张昭为什么能说服孙权总是采信他的“馊主意”》一文里,我们说过,人们对于权威往往是盲从的。这是建立在人们的立场和权威的立场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的。但是,一旦权威站到了你的对立面,成为你的敌人的时候,那么,人们对权威的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而且,这种恐惧感的大小和权威的崇高程度也是成正比的。

当曹操大兵压境的时候,孙权为什么会惊慌失措,张昭等文人为什么会闻风丧胆,第一反应就选择投降?原因很简单。在孙权和张昭等人的心目中,曹操就是一个权威人物。曹操连续击败了袁术、吕布、袁绍、刘表等众多割据势力,所向披靡,基本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而且,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实力最强的袁绍,更是让曹操的威望如日中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