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经世致用的思想家与活动家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清广东南海人,世称南海先生。1888年第一次上书朝廷,建议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十年期间先后七次上书,并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鼓吹变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联合上京会试的一千三百名举子上书建议 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是为维新变法的先声。

清朝末年,国家领土一天天被侵夺,赔款一天天付出去。政治日坏,本来建海军的钱拿去建颐和园,捐官的人拼命捞老本。眼看国家快亡了,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想要辅助光绪皇帝变法。当时他们决意模仿德国与日本。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刚刚开始,成败还在未定之天,而德国的改革也很成功,所以他们希望以德国和日本的改革作榜样。

一百多天下来,这些年轻的改革者天天下命令,下了无数的命令,单单从命令来看,中国已经维新了。但旧的官僚根本不听他们的话,所以到了最后,慈禧太后反扑而有“戊戌政变”。这些包括康有为在内的改革者,所作所为和王莽一样,也是托古改制。他说孔夫子本身就是大改革者,孔夫子生前就想改革鲁国的,变法也不过就是孔夫子想做的事。他的做法也与王莽、王安石一样,将古代的经典作新的解释。康有为在广州讲学,也是在传播这一套托古改制的理论。实质上,他以外国的例子作为改革真正的蓝本,但他一定要套上中国的传统,借托古来说服大家。

康有为也不能说离儒家很远,汉朝儒家有一批今文学派的学者,确实是想要依据理想制度来改革朝政。所以康有为是想让今文学派的思想在清朝复活。他在讲学的时候,有一批人跟着他一起做,所以他在上书时候,共有几千人签名的——时代的需要,中国不改不行的。戊戌被害的六君子中,最可佩的是谭嗣同,他讲人权,既是儒家的仁,也是佛家的慈悲。谭嗣同一念慈悲,要救苍生于水火之中。为了改革变法,谭嗣同愿意掉脑袋来完成。慈禧太后派人去抓的时候,大 家都要逃,但是他不逃,他大开正门,坐得端端正正等你来抓,这是一个有使命感有抱负的人。

康、梁倡议改革大事纪

◎1882年,康有为进京应试。

◎1888-1898年,康有为曾先后七次上书,反复申述以君主立宪为主体的救国方案。1895年清朝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康、梁邀集各省应试举人,联合上书,史称“公车上书”。

◎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1895年,又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它是北京出版的第一份民办报刊。

◎1898年1月,康有为在南海会馆创立“粤学会”。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多次上书,在老师翁同等的支持下,颁“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史称“百日维新”,共计103天。在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各方面,陆续提出起用新人、改革科举、成立京师大学堂、发展新闻出版业、振兴商务、革新军事等新政措施。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百日维新”于是结束。慈禧重新垂帘听政,并下令捕杀康有为。

◎变法失败,康、梁一起流亡日本。康有为流亡海外的十六年间,周游列国,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案。1899年在加拿大组织“保皇会”,与孙中山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派进行论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