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田家的兄妹(16)

缅甸方面军在这个战区总共投入了大约三十三万的兵力,其中有三个方面军的司令部、十个师团、一个飞行师团、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大约二百二十个方面军直辖部队以及一个海军根据地大队。他们与东面的云南远征军、北面的美中联合部队和西面的英印军队这样一些占据优势的东南亚联合部队艰苦作战,最终大约有十九万人没能重新踏上祖国日本的土地。

然而,眼下这部电影的策划是在一场令人称快的成功战役的余味中进行的。丸山静雄在《英帕尔战役从军记》(岩波新书,1984)中指出,在夏威夷战役、菲律宾战役和马来战役中,日本部队进攻东南亚战役是为了支援马来战役而形成的一个计划。在这部书中,丸山不仅评价了缅甸战役,而且把整个缅甸战役分为五个阶段加以考察。根据他的考察,第一阶段(1941年12月-1942年3月)进行了进驻泰国、进攻南部的缅甸和进攻仰光的三个战役;第二阶段(1942年3月-5月)"几乎相当于这样一个时期:进攻仰光的第十五军为追击逃跑的英印军和重庆军而北上,一直到占领整个缅甸。(省略)这个时期,作战的目的扩大到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主张歼灭重庆军和英印军,阻断援蒋路线(缅甸路线),加强对中国和印度的压力"。在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著的《战史丛书:进攻缅甸战役》(朝云新闻社,1967)中写道:缅甸战役当初发动就是为了阻断援蒋路线。关于这一点,根据服部卓四郎著的《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二卷中的记述,是与丸山的"大本营自开战以来,就考虑到在整个地区进行作战"的设想对应的。这是因为,"为了完成对援蒋路线的阻断,仅仅控制援蒋物资的装卸港口仰光是不够的,还有必要派兵到北缅甸和云南去"。电影《缅甸战役》描述了丸山所说的五个阶段中的第一、第二阶段,这当中一定要编入上面所说的问题意识。

这里所出现的"援蒋路线"一词,在当时是作为一般用词而使用的,战后则成为一种过期的战争用语,所以或许有必要加以些许解说。

援是援助的意思,蒋是蒋介石的简称。蒋介石率领的国民政府军(重庆军)后退到四川省重庆市继续进行抗日战争,由国外(特别是美国)向他们提供物资援助的陆路路线,被称作援蒋路线。"支那事变"进入持久战阶段后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于想早点结束战争的日本军部来说,这条援蒋路线的存在就是眼中钉。

参照《战史丛书:进攻缅甸战役》,当时通着四条援蒋路线。

一、香港路线(华南沿岸-内地)。

二、西北路线(苏联-甘肃、新疆)。

三、法印路线(海防-昆明)。

四、缅甸路线(仰光、腊戌-昆明)。

缅甸路线占整个补给量的三分之一,运输量仅次于法印路线。如果不阻断这个路线,给中国以打击的话,那么在美国和英国统治的太平洋和马来半岛引起战端的日本部队就不可避免地分散战斗力,陷入苦战。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日本战争的范围越来越扩大。把它合理化的是"大东亚共荣圈"的逻辑。小津将制作的电影不仅在日本国内,而且肯定也要在这些地区,被用做宣传、教化。

这个剧本用铅字印刷,仅正文就有一百五十九页。正文前面有四页制作意图和梗概,还附有四页的工作人员和演员名单。封面的长方形框内用小字写着"缅甸战役",用大字写着"遥远的祖国",题目分两行印刷,方框外右上方用小字写着小津安二郎,左下方写着松竹映画大船出品。

看一下工作人员。

脚本是斋藤良辅、小津安二郎、秋山耕作。导演是小津安二郎。摄影是厚田雄治(后改为雄春)。美术是浜田辰雄。录音是妹尾芳三郎。音乐是彩木晓一。制作是矶野利七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