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散姨太太

那时候,老老爷早就卸了任,新民国政府里,虽是儿子辈们也谋得个一官半职,但再怎么说也比不得当年风光了,占了三条胡同的宅子,其实就是个空架子。

少奶奶进门时,那是带了一辈子的吃喝用度来的,任谁都不敢放半个屁。入少出多,少奶奶再有私房也贴不了几年,好在没几年老老爷就殁了,于是这少奶奶在老太太还在世的时候,做了件在当时惊天动地的事——遣散老太爷的姨太太们!

为啥我会写上这段呢?历史就是爱这样嘲弄人。

如果老太太没有出这招,解放的时候,这家子能混上个城市平民就不错了,弄不好都成了贫困户,所以子孙们没有颠沛流离。

再者,这里边就有个被遣散的姨太太,被配给了一个直隶的穷苦农民——当时常家的一个杂役。没想到两人回乡后,生下个儿子特争气,日后成了某新兴部门的实力派,弄的这正室后人还得上赶着去攀亲。这是后话了,看在钱的份上,舍下面子认个外姓的爷爷算什么啊。

有人说你算错了吧?最多是个叔叔,怎么就成爷了呢?还真没算错,曾祖的姨太太生的娃,是不是爷爷辈的?人轻辈不降,这是规矩。

十几房姨太太啊,再破落那也是一房一院,带丫头老妈子的,出身再贫寒,那也养尊处优惯了,经不起风雨了,再加上那些庶出的子子孙孙,上百口子,想想看吧,那得是什么样的一台戏啊!

老太太,也就是当年的大少奶奶,说起来是真有本事,事前没动一点声色,跟手里有枪的老爷,也就是她的老公一商量,调了一个营的兵,就把自家院子围起来了,一个也不许动!

然后,少奶奶就把各房主事的都叫来,账本一拍,说没钱了,老爷也不在了,你们大家伙散了吧!大太太生的,按户分家产另过。姨太太们,有后的待着,分个小院自己另过;无后的,找个下人配了,给点钱回老家安家去,也算是有了去处,不至于再进堂子,别给老常家丢人。

这话一传出去啊,立马撒泼耍赖,抹脖子上吊,什么样的都来了。老太太不怕啊,谁闹事就让当兵的从屋里拎出来,直接扔胡同外面永不相认!这么一来,都老实了,当天就都另起炉灶了,留在大宅里的,基本上都是大太太的嫡孙,旁支的慢慢过不下去都把分到的房院顶出去变钱了,常家也从三个胡同变成了一个胡同,可是自此之后这门口的兵就没撤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