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化社会及媒体无孔不入的环境下,大量资讯充斥各个角落;而资料更新、变化速度既迅速又频繁,现代人成天被过量资讯疲劳轰炸。在此情况下,多数人光是接收“新资讯”就应接不暇,更谈不上对每个资讯有充裕的时间消化、吸收。
然而,在庞杂的资讯中,有的资讯具有深度意涵,须经充分思考才能掌握其精神;有的有其定义与限制,必须充分理解才能应用得宜;甚至有的资讯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未经正确判读,将可能反受其害。
所以,吸收大量的资讯虽让人感到自信,但是,倘使未经充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略读”资讯,对个性活泼者而言,容易形成“名词琅琅上口,光说不会做”,不然就是“张冠李戴,误把冯京当马凉”、以讹传讹,十分肤浅而不自知。对个性保守者而言,由于很多资讯不论在表面上或是内涵上,本身会相互冲突、矛盾;未能深度解读资讯的情况下,资讯吸收愈多,反而愈易感到困惑与混淆。
身处这种环境,除了要有专业的人或组织来进行资讯的过滤与整理外;个人也应主动建立一套吸收资讯的模式与习惯,才不致陷入适得其反的窘境。
这一模式,首先要先界定资讯的优先顺序,将资讯区分为“核心资讯”、“辅助资讯”与“其他资讯”。核心资讯是指与个人工作或生活会产生立即、必要关联的资讯,是应优先投入时间去理解、思考,并与既有经验做深度的整理、连结;其次是辅助资讯,属于有些关联,但并不会出现即刻效应者;不属于这两者的资讯,则归为其他资讯。在没有核心资讯时,才可依序去接收辅助资讯、其他资讯;但一旦接收了辅助资讯或其他资讯,同样须用心思考、理解。
另一方面,则应养成一套习惯与原则,对资讯的吸收采取“宁可精,不要多”的原则。亦即,前一个核心资讯未充分思考理解前,切勿放下现有的去接收新的资讯,因为唯有每一个核心资讯都被充分思考理解,知识库才会扎实,并立即对工作、生活产生效益。而随着“被充分思考理解的核心资讯”的扩增,知识库的不断扩展,进而还会提升吸收其他核心资讯、辅助资讯甚至其他资讯的效果与速度。
坚守上述原则,一开始或许会为求扎实而显得缓慢,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逐步形成正面的循环效果,充分吸收、消化的速度会愈来愈快,也就自然练就消化大量资讯的能力。
要能跳脱被大量资讯淹没,导致“肤浅、混淆”的陷阱,真正培养出“消化吸收大量资讯的能力”,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机制)与认知。经常演练并习惯于这一方法(机制),资讯的吸收将产生正面的循环效果,个人并能真正善用大量资讯所带来视野扩大的好处。
一、文中第三段提到三种若未仔细阅读的现象,自己的经验中,是否有过这三种未深读而造成不利后果的情况?
二、文中提到略读导致“名词琅琅上口,光说不会做”,自己或部门中有类似的情况吗?这种情况的人具有怎样的人格特质?
三、自己的核心资讯、辅助资讯与其他资讯分别是什么?真正要去区分与执行时,会有什么困难?如何才能做到?
四、资讯吸收“宁可精,不要多”的原则,就是要多思考的意思。这跟我们说的连结阅读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