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入则孝之四(2)

一个人是否真正孝顺,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最能够看出来,尤其是当父母病重,长时间卧床不起的时候,更是考验着子女的孝心。而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尽心尽力照顾久病父母的故事,其中尤其以汉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最为感人,那么这个故事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小辈在尊长有病的时候要先尝汤药,要衣不解带,这是中国传统提倡的很基本的孝心。这样的例子,这样的故事,翻开史书,触目皆是。在这里,我再从《二十四孝》里边举一个例子。

这个故事叫亲尝汤药,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一般人,而是汉文帝。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汉文帝就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叫刘恒。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孝子,他对母亲非常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他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他的母亲得了病,这一病就是三年。刘恒急坏了,他贵为皇子,亲自为母亲煎汤药,日日夜夜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每次都要等到母亲睡着了,他才趴在床边睡一会儿。但是大家要记住,汉朝没有床,汉朝人像日本人今天的睡法一样,也是睡在地上,所以刘恒就在台阶底下,或者在母亲的卧席旁边,趴着睡一会儿。他每天都为母亲煎药,而煎完了药以后,自己总是先尝一口,看看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送给母亲喝。这个故事见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刘恒孝顺母亲的故事,在朝野广为流传。当然,也有学者讲,他之所以要亲自尝一尝汤药,是为了防范别人对他母亲下毒,因为那个时候有宫廷斗争。如果真是这样,不正说明刘恒的孝心更大吗?因为如果有人下毒,不是他先死吗?而我们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中国过去一种看透世态炎凉说的话,但是刘恒毫无疑问是个例外,母亲卧病三年,他一直这么伺候。汉文帝以仁孝之名闻天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盛世的主人公,他在位期间,汉朝很快恢复了生机,人口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快速恢复,他多次颁布诏令,要赈济孤寡老人,还在国子学中设立了《孝经》博士,提倡讲授《孝经》。所以他在位的时候赢得了民心,改良了社会的风气,培养起了社会的一种内在的生机,这就有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晚清名臣张之洞,是清朝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素来非常孝顺父母,但是在一封家书中,张之洞却承认自己犯了大不孝之罪,是个不孝子。那么张之洞究竟做了什么大不孝的事呢?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张之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在中国清朝晚期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当中,他是立过大功的。今天的武汉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基础,是离不开张之洞的。而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