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入则孝之三(3)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在传统文化当中是不允许的。传统文化当中承认尊长可能犯错,传统文化当中也承认小辈有权利,甚至是应该向长辈指出他的错误。但是同时,小辈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语,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维护尊长的地位和威信,这是传统要求。而这一点我们现在往往不注重。所以《弟子规》要求小辈首先要做到"怡吾色,柔吾声"。你不要铁青着脸跟长辈说话,你要笑嘻嘻地、轻轻松松地、婉转地向长辈进谏。而且你这个声调也不要太具有刺激性和针对性。在这方面,我碰到过一件事情,有的时候我们还真的要向一些小孩子学习。

我有两位朋友,他们是一对夫妻,两人关系很好,但性子都急,动不动就掐架。有一次,他们又吵架了,你一句,我一句,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都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这个时候,他们的儿子睡醒了,坐在床上,看着他爸爸妈妈吵架,鼓起了掌,还说:加油加油,爸爸加油,妈妈加油。这么一弄你说爹妈还吵得下去吗?吵不下去了,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一家人嘛。从今往后,他们家就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惯,就是夫妻两个刚想掐架,突然就说:要不咱们再加次油?也就不再吵了。其实倒是这个孩子在"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他做得最好。

《弟子规》指出,如果父母有过错了,子女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地规劝父母改正,但是有时即便我们好言劝谏,父母也不一定就会接受。那么如果父母非常固执,不听我们的劝说,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弟子规》接着讲到的是:"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如果你进谏了,尊长不听,你等时间长了尊长心情好一点了,再次劝谏。如果劝谏还不听,那小辈就不惜哭谏,你要哭:爸爸,你这样不对,妈妈,你这样不对。这就是"号泣随",紧接着就来这一手。假如你哭得太烦人,把长辈惹恼了,揍了你一顿,你还要无怨,这就是"挞无怨"。《弟子规》里的这些话在历史当中都是有依据的。

我给大家讲一个"号泣随"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当皇帝。隋唐之际,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率军东征西讨,儿子李世民是他手下最重要的将领和最重要的助手。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渊起兵的第一仗是从太原开始的,当时他担任太原留守。碰到的第一个劲敌就是一个叫做宋老生的人,在这一仗刚要打的时候下起了连绵阴雨,一时间道路泥泞,军粮匮乏。这个时候又传来一个消息,说李渊的另外一个对头刘武周居然和北方的突厥联手,准备抄李渊的后路。那么这个仗现在怎么打?前面有劲敌,后面有追兵,李渊和很多人决定退回太原,这仗不打了。但李世民认为刘武周要抄后路的消息是讹传,坚持应该稳定军心,攻灭对面的这个宋老生。李渊不听,断然地拒绝了李世民的劝谏。李世民劝谏了几次,李渊都不听。怎么办?撤军令马上就要下达了。情急之下,李世民来到了李渊住的帐篷门口,但是守卫的亲兵不让李世民进去,李世民就在帐篷外面号啕大哭,哭声震天,这一下把李渊给哭醒了。李世民通过最后一次努力,让李渊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坚持打下去。这一仗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如果没有这一仗,后面有没有唐朝都难说。这个"号泣随"的故事,也叫哭谏追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