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二三百年前,在私塾教育中对孩子们行为规范的一种要求,而现代教育与私塾教育完全不同,社会变了,教育制度变了,孩子们也变了,但是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今天迫切需要的,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呢?
从哪里开始讲《弟子规》呢?我想讲一个故事开始我们对《弟子规》的学习。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派出所。这个派出所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所长,叫耿国艳。耿所长在平谷区当了二十多年警察,平时特别关注辖区内发生的青少年案件,但他觉得仅仅靠日常的这些治安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在业余时间主动承担起给辖区十几所中小学讲课的任务。他去讲什么课?讲法治课。有一天晚上,耿所长在值班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扽(dèn)了一本古书来,打开一看,突然发现,自己在上法治课时绞尽脑汁想总结出来的话,全都在这部书里。这是一部什么书呢?它就是《弟子规》。
从此以后,耿所长就开始尝试着讲《弟子规》。这一讲不得了,每次听课的人数,少则七八百,多则一两千。时间久了,耿所长发现,很多家长也陪着孩子静静地坐在下面听他讲《弟子规》。有一天,耿所长讲课中随口吟诵了一两句《弟子规》中的话,结果发现全场几百个孩子都跟着他朗诵起来。从此之后,耿所长意识到,对那些因为不懂规矩而造成的过错、违法、犯罪行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守规矩、守规范、懂道理的习惯。后来,他就越来越有意识地在辖区内的法治课和道德规范课上用《弟子规》做教材。不久,他发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如果人民道德水平高,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的矛盾和犯罪就会减少,生活就会更加和谐。当金海湖派出所的耿所长,开始用《弟子规》对辖区内的居民和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都是什么呢?
在他辖区的金海湖畔有一个村庄叫中心村,中心村里面有两位街坊常年闹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历史悠久,平均每年要大打出手七八次。屡次调解,屡次处罚,但依然没有效果。
有一次,耿所长又去调解,调解到最后,随口说了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出自《弟子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但凡是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相互关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大地上,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彼此反目成仇呢?耿所长没想到,就这十二个字,四句话,彻底解决了他辖区之内一个老大难:一对街坊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从此往后,这对街坊成了模范街坊,相互关爱,再也没有打过架,再也没有闹到派出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