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四、渔利辛亥革命,"二十一条"重创新民国(4)

这一过程使日本与其他五国列强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却并没有"花钱"。此举彰显了日本的侵华特点--不像他国那样乐于通过财政制约袁世凯,而是将重点放在获得领土权益方面。

回顾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会发现,割占中国领土一直是日本的重要诉求。这是因为,这个狭小的岛国渴望摆脱空间的局限,还因为其邻近中国,具有侵占中国领土的地缘优势。

清政府倒台后的中国,开启了一个长期混乱的时代。这个新时代,不是由一个强权主导建立起来的,而是由于清政府太过腐朽脆弱而坍塌。旧的权威已经倒下之后,新的权威难以短期内建立起来,混乱在所难免。

此后的数十年,中国一直处在战争状态。当一个国家处于混乱,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其近邻中的强国。日本从晚清以后的数十年间早已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尤其是当1914年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对中国侵略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更加有恃无恐。这一时期日本侵华的典型行动是提出"二十一条"。

1914年7月底,"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欧战爆发之后,北京政府马上代表中国发布了一项声明,表示不介入战争,但是交战国不能占据中国领土或领海,或在中国领土或领海上交战;以及不能利用中国领土作为发动进攻的地区。交战国的军队和武器如经过中国领土,将依法扣留或没收。

这一声明,对于日本而言几乎行同废纸。

"欧洲大乱,对日本国运之发展乃是天祐,日本必须立即举国一致之团结,以确立日本在东洋之权利。"大战爆发之后,日本元老井上馨致信首相。他的这一建议让当权者"深有同感"。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时时准备发动侵略的国家而言,机会总是"送上门来"。

井上馨话音未落,英国于8月5日向日本提出请求:如果欧洲战争波及远东,英国请求日本政府予以援助。

英国的敌人是德国,而德国是阻碍日本侵华的绊脚石。对于英国的这一请求,日本自然认真对待,并认为是扩大在华利益的机会。

8月8日,日本外相拟定对德通牒,要求德国军舰撤出亚洲,将胶州湾暂时交给日本,"以便将来归还中国",并限期7日给予答复。

8月15日,御前会议通过这样一份对德通牒:德国舰队必须从日本和中国海面撤走,否则将解除其武装。9月15日之前,必须将胶州湾无偿和无条件地交付日本,以备交还中国。

由于德国在7天内没有给予这份通牒任何答复,日本在8月23日对德宣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