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冷落的赛珍珠(1)

 

赛金花和赛珍珠都是很响的名字,据说,赛珍珠的名字是仿效赛金花的名字而来,估计是个误会,赛珍珠本名Pearl S. Buck,名的英文原意就是珍珠,最后面是丈夫的姓,中间S是家族的姓。当然她自己取中文名字时,应该知道赛金花这个人,但她显然不在意。不过这个名字与严肃作家联系起来,多少有些不雅,让人感觉有点轻浮。这两个女人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清末民初的名妓女,一个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有一点共同处是,她们都是国际人物——赛金花因为和瓦德西有一腿出名。有个朋友说,去安徽黄山旅游,发现当地两个故居:胡适的故居很简陋、冷清,而赛金花的故居却很排场、热闹。看来一个名妓比名文人更容易受到关注。赛珍珠也是女的,在国际上很有名气,而且她长期生活在中国,作品大多数是以中国为背景,可是偏偏在中国很受冷落,似乎比较奇怪,也许名字真给她带来些不吉利。

在美国,如果说谁和中国关系最深,谁最喜爱中国,谁是最影响美国人对中国人产生好感的人,很多人会说是赛珍珠。赛珍珠出生于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家庭,1892年出生仅三个月就被父母带到中国,除了去美国上了几年学,四十岁前一直在中国居住。如果不是她突然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一定是一个生活在中国、默默无闻的相夫教子的洋妇女。赛珍珠从小生活在江苏镇江,其父亲赛兆祥是学者型的传教士,了解儒学和佛教,在附近乡村传教,经常把女儿带在身边,所以她很熟悉江南乡村生活。巧合的是,赛珍珠的丈夫是南京金陵大学的农学教授Buck,有机会长期深入农民中间,这也给她更多了解中国农村的机会。母亲凯丽对文学、艺术和音乐有素养,家庭是赛珍珠早期教育的主要来源。赛珍珠从小就能操中、英两种语言,并熟知中国百姓的生活,这极大地滋养了她日后的文学创作。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赛珍珠写作对象主要是中国农村普通的农民。这本是一个很偏僻的领域,特别一个外国人,以西方的文化背景观察和描写中国农民的生活,产生了独特的视角。但是她的这些小说在出版商那里长期受到冷遇,纷纷被退稿,赛珍珠也一直默默无闻。在30年代,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吸引了国际上广泛的同情和关注。1931年,经过无数次退稿挫折后,她的小说《大地》被约翰·戴公司出版,当时该公司已经陷入经济困难,没想到赛珍珠的《大地》很快成为全美最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风靡全球。第二年,赛珍珠即荣获普利策文学奖。1933年,《大地》被改编为剧本在纽约上演,1934年被拍成电影,影片中女主角获奥斯卡金奖。1938年,因为《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使人类的同情心越过遥远的种族距离,并对人类的理想典型做了伟大而高贵的艺术上的表现”,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的统计资料,赛珍珠的《大地》英文本一共印行了七十多版次,印刷几百万册;赛珍珠其他描写中国的作品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五种文字,成为被译成外文语种中最多的美国作家。

这种短暂的巨大成功也改变了赛珍珠的生活,获得诺贝尔奖后不久,赛珍珠与已经维持近二十年的婚姻告别,和帮助自己著作出版的约翰·戴公司老板查·沃尔什结婚,从此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定居,并进入约翰·戴公司任编辑。这种私人的事不必深究,但是她的获奖作品《大地》和其本人也引起持续性的很大非议。作为传教士之女的赛珍珠,以异国背景为写作主题,在美国主流文化受到不少抵制。首先,作为女作家,赛珍珠在当时男人占主导地位的文学界,就受到很强的排斥。也许赛珍珠的文笔并不是一流水平,她的获奖与题材和大环境关系大些,虽然读者众多,但多数出于对异国猎奇心理,在把文学视为神圣殿堂的那些文学大师眼里,赛珍珠是二三流的作家,并对她的获奖产生了妒忌和不满,这使她招来不少嘲讽和攻击。美国大诗人罗伯特·福斯特曾说:“如果她(赛珍珠)都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每个人得奖都不该成为问题。”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威廉·福克纳甚至更为尖刻,说他宁愿不拿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屑与赛珍珠为伍。这种批评还是围绕文学水平范围,也许有几分道理,因为赛珍珠一生写了很多部作品,涉猎了文学创作的几乎每一个领域: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剧本、传记、自传、翻译、儿童文学、散文、新闻写作、诗歌……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是她的中国题材的几部小说比如《东风·西风》、《儿子们》、《分家》、《龙子》和《群芳亭》等书,但真正有国际声誉的就是《大地》。

赛珍珠写作以中国题材为主,并在美国产生很大影响,世界通过她对中国有更多了解,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了。可是赛珍珠在中国也没有受到很高的尊重,甚至受到非议和冷遇,就有些费解了。这看来和中国近代的民族遭遇有关,西方人在近代有很大优越感,即使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也对西方有一种又恨又爱的复杂情绪,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既冲突又融合难以把握。赛珍珠的《大地》写的是中国农村比较真实的生活,写了农民对土地执著的爱,并报很大善意的同情,但是由于真实,也不免反映了农民那种狭隘、愚昧和贫困。如果中国作家去写这些,人们不会觉得反感,而外国人哪怕善意的描画些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就难免让中国人感到自尊的受伤害。例如俄罗斯的小说《旅顺口》,斯大林热心地请毛泽东欣赏由此改编的舞剧,却引来中方的强烈抗议;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基本是客观地反映了“文革”期间普通人们的生活,甚至尽量美化,还是被批判成辱华、反华、别有用心之作。在中美交恶的期间,几乎以前一切中美文化间的活动都被看做文化侵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