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第八次崛起:清朝十二帝没有一个不是贤君(3)

不过是一个梳辫子的明朝

尽管清帝国也和盛唐一样,是一个满汉混合帝国,但在本质上它其实更像是一个明帝国的继续,因为它继承了明帝国的许多主要政策。

晚清曾国藩和他的幕僚曾有过一番关于帝国命运的谈话,在《能静居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发生于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7月21日)这一段谈话,虽然不长,但足以让人思考。

曾国藩对幕僚赵烈文说:"京中来人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衣。'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说:"然则当南迁乎?"

赵烈文说:"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

曾国藩说:"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赵烈文说:"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这段对话中,曾国藩可谓忧国忧心,赵烈文则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帝国将倾的根本所在。

很多人到现在还总是用洋人的话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比如,洋人说,中国在1800年的时候经济总量就占世界的30%,是一个经济大块头,比今天的美国占据的分量还大,是这么回事吗?怎么不说当时中国有多少人口,4亿人口,每个人一两银子就是4亿两银子,这比当时绝大多数国家的全部财富都多,再算算中国当时人口占世界的比例,再比较一下现在美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结果是什么?1800年时中国经济总量是占当时的30%,但当时的中国人有今天美国人这样的生活吗?中国人总喜欢翻洋人的垃圾桶,然后从里面找出个什么东西,再拿这种垃圾数据给自己贴金,岂不知道这样的数据和李约瑟拿欧洲古代和中国古代做比较是一样的事,都是对中国的一种侮辱--洋人的这种数据实际上是一种嘲讽:1800年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的普通民众却生活得并不怎么样。

清帝国虽然很繁盛,但民间却并不富裕,从财政收入这个角度就能看出清帝国的子民生活富裕程度如何。前面说过,宋帝国最高时年财政收入为16000万贯,以1两白银相当于1贯铜钱计算,相当于16000两白银,宋帝国通常财政收入为8000万-10000万贯,而清帝国顺治七年(1650年),财政收入是1485万两白银,咸丰时期(约1850年前后),财政收入是3000万-4000万两,也就是说,通常清帝国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在宋帝国收入的1/10 -1/5之间,最高时也仅相当于宋最高时的1/4,而清帝国人口数在康乾时期已经达到2亿-3亿这一数倍于北宋帝国时期的人口数,比南宋更高,从这儿就能看出大清帝国的子民与宋帝国时期的子民相比谁更幸福些。

实际上,如果按平均财富算,1800年时中国的生活水平并不比世界主要国家的生活水平高,1700年时中国广州的生活水平就和伦敦一样,而当时伦敦的生活水平也并不比孟买高,因此,可以说1800年时的中国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才得到了经济总量第一的桂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