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3)

王猛的法制改革收效十分明显,前秦国内横冲直撞的贵族们成了守规矩的领头羊,而胡人勇猛的作战之风加上严明的军纪使得部队的战斗力成倍提升。366年,王猛统帅军队,接连攻占了东晋的荆州,平定了羌族叛乱,击败前凉,另外还有苻氏家族一系列的叛乱也一一被他摆平;369年,当东晋北伐前燕的时候,王猛率军支援前燕,与慕容垂配合默契,一举击败差点灭亡了的前燕的东晋北伐军。几个月后,前燕出尔反尔,不承认割地酬谢之事,愤怒的苻坚命令王猛率军攻前燕,结果愚蠢的前燕这下玩大了,刚庆幸躲过了东晋的屠刀,没想到背信弃义招来了王猛痛快地灭国。

372年,苻坚再次把王猛调回中央,赋予大权,总理朝政,实际上是让他深化改革,这时候前秦的法律体系已经健全,王猛不过是进行完善,另外再在政策上做出些调整,促进国力的发展,总之,就是要国更富,兵更强。但仅仅三年后,王猛一病不起,在他死前,来了一次国策交代,他告诉苻坚:"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大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苻坚载纪》(下))"苻坚对王猛可以说言听计从,只有两次没有听王猛之言,一次是王猛欲杀慕容垂,《晋书·苻坚载纪》(下)记载道:"是时慕容垂避害于坚,王猛言于坚曰:'慕容垂,燕之戚属,世雄东夏,宽仁惠下,恩结士庶,燕赵之间咸有奉戴之意。观其才略,权智无方,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人之杰也。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除之。'苻坚说:'今方以义致英豪,建不世之功。且其初至,吾告之至诚,今而害之,人将谓我何!"苻坚没有听从;另一次就是没有听王猛遗言,贸然进兵东晋,结果,导致帝国崩溃,而慕容家族最后则逼得他撤出了长安。

苻坚这个人的确是个雄才大略之人,虽然他经常自比刘备,但其实他更像曹操,他不像刘备那么优柔寡断,却有曹操那样的果敢。在王猛征前凉之前,御前会议上讨论对前凉地区的民族政策,苻坚说:"彼种落杂居,不相统壹,不能为中国大患。宜先抚谕,征其租税。若不从命,然后讨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定下这个政策后,就命殿中将军张旬前往西部蛮族区,同时也命令魏曷飞率领两万多骑兵一起去,这就是在恩威并施。但魏曷飞显然没有很好地领会苻坚的战略思想,结果到了边境地带就对不服从的羌人大打出手。当他回来后,苻坚大怒,下令抽了魏曷飞皮鞭,又杀了前锋储安,随后将这一消息散布到羌人居住区,表示以此向羌人赔罪,结果,有八万多户表示愿意向前秦纳税。这比诸葛亮当时七擒孟获反复折腾还高明。

苻坚也和曹操一样,极为重视人才,并且也大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胸怀。当时当慕容垂率领慕容家族一些成员前来投奔他的时候,他亲自出城相迎。苻坚十分看重慕容垂这位卓越的军事统帅,他更明白,前燕失去了慕容垂,也就等于失去了顶梁柱,因而当前燕食言毁约的时候,苻坚毫不迟疑地就向王猛下达了进攻前燕的战争令。

当然,有一利必有一害,大量的收容接纳各族强势将领最终变成了引狼入室、养虎为患,这个问题只能两面性看待--如果苻坚赢得淝水之战,那么帝国的大厦不但不会崩溃而且还会更结实,慕容垂、慕容冲、姚苌等人也就是苻坚的虎狼之将;而一旦大厦将崩,这些本来就有韩信之才的人又岂能安于一同倾覆?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可指责的,苻坚不是什么宽厚仁慈,他是在用人;慕容家族等将领的反叛也不是恩将仇报,他们本就是一方诸侯,图谋天下是分内的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