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4)

秦汉时形成"九卿",虽然政府部门做了较大调整,但也仅仅是调整,后来各朝各代也都有所变动,但基本的政府结构却是始终在这个框架内,一直到清朝直至清末才仿照西方的政府组织结构,设立责任内阁,分设十部。

周朝实行分封制,这首先就有一点应该成为常识:有大量的土地,才能分封,否则,像夏、商那么大点个地方,他还分封个什么?

周朝的版图

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那就是周朝就已经有了中国的第一部"西游记",即小说体的《穆天子传》,说的是周穆王有着后世秦始皇一样的雄心壮志,他的一生中很多时候都是在马背上东征西讨的,为此周穆王时期的周朝版图大大扩展。《穆天子传》中就有说他前往瑶池会见王母娘娘。瑶池在哪里?在西藏。尽管周穆王曾亲自到过西藏这不大可信,但至少表明周穆王时期周朝已经对西藏有很深的了解--既然能对瑶池详细了解,那么就不会对西藏陌生。

从周朝的分封制也可以清晰地看出,周朝能够统治的疆域东边抵达了海岸线,北边抵达了后世的长城一带,西边抵达了四川、陕西一带,南边则一直到了云南、广西。这个版图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周朝已经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能说明西周就是中国崛起的起点,那就是西周的农业已经广泛采用了熟荒耕作制与休闲制,也就是说,农耕经济已经成熟,而这才是中国崛起的最有价值的证据。

儒家的真正创始人是周公旦,不是孔子

说周朝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这也是历史事实。《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其地位远比《圣经》重要,但很可惜,今天中国人了解《圣经》要超过《易经》。《易经》是中国的万经之首,周文王曾经被纣王投进监狱,他没事干的时候就研究出了《易经》。文学上,《诗经》的地位也完全堪比《荷马史诗》,《诗经》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文化的成熟也就表明社会的成熟,西周甚至已经为后世中国建好了金字塔模型:社会被划分为几个阶层: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经济上也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还有各种思想,也为后世准备齐全了。

孔子的确是儒家的大师,当之无愧,但他并不是儒家鼻祖这件事知道的人却并不多,儒家真正的创始人是周公旦。周朝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礼仪制度甚至经济制度,主要是周公旦制定的,后世所尊崇的"周礼"也是他一手缔造的。周礼在军事、国家制度、组织体系、民间基层管理、农耕制度、官吏体系、官员考核、国家精神建设等都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因此,周礼实际上是一部"国家建设指南",后世齐国管仲的改革建立了一整套制度,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实际上管仲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很多都在周礼中能找到,也就是说,管仲的改革实际上更像是把齐国重新归位到周公旦时期。

此外,孔子的言论并非是他一个人独自思考出来的,实际上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夏商周三朝文化,这些文化都保存于《周易》之中,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是集合了先人的种种思考,涓涓细流最后汇聚成百家思想。孔子应该可以说是周礼的最大继承者和发挥者,因此,中国文化的真正奠基不是孔子,也不是诸子百家,而是《周易》,忘了《周易》而独谈孔子、诸子百家其实是数典忘祖。

读书导航